时间: 2025-05-04 03:2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4:48
拂霓裳
作者: 徐石麒 〔明代〕
望中原,故宫锦树障烽烟。
惊坐起,凉宵梦断蒋陵前。
金人倾宝露,玉女绣苔钱。
问当筵,有谁能醉鼓渐离弦。
西台哭罢,三户里识遗贤。
欹皂帽,吹箫乞食总堪怜。
英雄身未死,屠钓技常连。
又何颜,许青门瓜种故侯田。
在遥望中原的地方,故宫的锦树遮挡了烽火的烟尘。
我惊醒坐起,凉爽的夜空中梦断在蒋陵前。
金人倾城而来,宝物尽露,玉女绣花的苔藓也成了钱财。
问在座的,有谁能在酒席上痛快地敲打鼓,奏出渐渐离开的弦音?
西台哭罢,三户人家里识得那些遗留的贤德之人。
那歪斜的皂帽,吹着箫的乞丐总是让人心生怜悯。
英雄的身躯尚未死去,屠夫和钓者的技艺依旧相连。
那又有什么脸面,去许诺青门的瓜地,种下故侯的田地呢?
作者介绍
徐石麒,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创作风格受时代影响,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拂霓裳》写于明代,作者生活在动乱时期,诗中反映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拂霓裳》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徐石麒通过对故宫和烽火的描绘,勾勒出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诗中“凉宵梦断”体现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情感在“金人倾宝露,玉女绣苔钱”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外族的侵略和国破家亡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对英雄的惋惜愈发明显。
“西台哭罢,三户里识遗贤”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诗人在喧嚣中呼唤历史的遗贤,展现了对文化和历史的珍视。而“英雄身未死,屠钓技常连”则传达了对英雄精神的不屈追求,尽管身处困境,仍然渴望英雄气概的延续。
整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的崇敬,体现了诗人希望文化传承与精神延续的愿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金人”指代什么?
a) 诗人
b) 外族侵略者
c) 皇帝
d) 村民
“凉宵梦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甜蜜的回忆
b) 对历史的追忆与无奈
c) 快乐的生活
d) 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青门”象征什么?
a) 富贵的田地
b) 过去的辉煌与羞愧
c) 战争的毁灭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石麒的《拂霓裳》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关切与历史的感慨。徐石麒通过细腻的个人情感展现对历史的追忆,而杜甫则通过宏大的社会背景展现对国事的忧虑。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均体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