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点绛唇 其八 咏素馨花灯》

时间: 2025-05-01 13:46:46

诗句

春散蛮天,珠江处处都如雪。

彩丝谁缬,砌作团圆月。

风蜡高悬,薰得浓香彻。

罗帏揭,芳心犹热,情在香难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6:46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其八 咏素馨花灯
作者: 吴绮 〔清代〕

春散蛮天,珠江处处都如雪。
彩丝谁缬,砌作团圆月。
风蜡高悬,薰得浓香彻。
罗帏揭,芳心犹热,情在香难歇。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南方的天空,珠江两岸到处都像是覆盖了一层白雪。
谁在用彩丝装饰,把它编成了团圆的明月?
高悬的蜡烛,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轻轻揭起罗帷,芳心依然热烈,情意在这香气中难以消退。

注释:

  • 蛮天:指南方的天空。
  • 珠江:指中国南方的珠江。
  • :编织、装饰的意思。
  • 团圆月:象征团圆的明亮月亮,常用于表达思乡及团聚的情感。
  • :熏陶、散发香气。
  • 罗帏:轻薄的帷幕,常用于装饰或遮挡。
  • 芳心:指对爱情的热烈心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团圆月”可联想到传统的中秋节,象征着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常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和对亲情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绮,清代女诗人,生活在明清交替时期,因其诗作细腻、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吴绮创作此诗时正值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繁荣,节日庆典频繁。诗中通过对素馨花灯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和生活美好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 其八 咏素馨花灯》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生活的美好与浪漫。诗人用“珠江处处都如雪”来形容春天的清新,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也隐喻了春天的生命力与希望。接下来的“彩丝谁缬,砌作团圆月”将诗人对团圆的渴望与花灯的美丽结合在一起,带有浓厚的节日气息。

“风蜡高悬,薰得浓香彻”展现了春夜的温馨与浪漫,蜡烛的火光与花香交融,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而最后的“芳心犹热,情在香难歇”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热烈。整首诗浑然天成,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散蛮天:春天的气息充盈在南方的天空。
    • 珠江处处都如雪:珠江两岸的景象如同白雪覆盖,形象生动。
    • 彩丝谁缬,砌作团圆月:用彩丝编织的花灯,象征团圆的美好。
    • 风蜡高悬,薰得浓香彻:高悬的蜡烛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营造温馨的氛围。
    • 罗帏揭,芳心犹热:轻轻揭开帷幕,芳心依然热烈,表达情感的炽热。
    • 情在香难歇:情意在这浓烈的香气中难以消退,表现对爱情的执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珠江的景象比作白雪,生动形象。
    • 对仗:如“风蜡高悬”与“罗帏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团圆的渴望,以及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新生与希望。
  • 珠江:代表南方的自然美。
  • 团圆月:寄托思乡与团聚的情感。
  • 蜡烛与香气:象征温暖与浪漫,传达爱情的甜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珠江的景象被比作什么?
    A. 雪
    B. 花
    C. 月亮

  2. “彩丝谁缬”中的“缬”意为?
    A. 编织
    B. 撒播
    C. 照耀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忧伤
    B. 喜悦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吴绮的《点绛唇》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吴绮更侧重于春天的气息与团圆的情感,而李白则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中杂兴 其七 鸜鹆谣 送宇文子贞 渭河道中 其二 悼白云 春晚客怀 其六 庐山行送行 秋夜雨·秋夜雨 山中杂兴二十首 其十八 旅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耂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肃庄 懵懵懂懂 瓦字旁的字 通乱 皮字旁的字 霜金 生拼硬凑 有声无气 包含缃的词语有哪些 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业字旁的字 风行一时 跳虱 随波逐尘 雨收云散 包含剪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