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3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32:56
黯淡山城古会州,
胡天双目尽高丘。
春深柳色犹霜雪,
日落边声起戍楼。
塞雁啼云皆北向,
浊河归汉亦东流。
乘槎岂是穷原使,
投笔虚疑定远侯。
这首诗描绘了古老的会州山城,描绘了诗人在这个地方的所见所感。山城显得暗淡,遥望胡天,双目尽览高耸的丘陵。春天已深,柳树的颜色依然如霜雪般苍白;夕阳西下,边境的号角声响起在戍楼之上。北飞的雁鸣和云彩都指向北方,浑浊的河水流向东边的汉水。乘舟而来,怎能是穷困的原野使者呢?我怀着对未来的迷茫,挥笔写下这些感慨。
张佳胤,明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往往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对人生的思考。其作品风格受到唐诗的影响,语言简练,意象丰富。
这首诗作于张佳胤游历会州时,诗人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登会宁原上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便以“黯淡山城”引入,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接着描绘了辽阔的北方天空和高丘,显示出诗人眼中的壮丽与孤寂。春夏时节,柳树的色彩仍显得苍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夕阳落下,戍楼的号角声响起,渗透出一种警惕与不安,似乎在提醒着边境的危机与个人的渺小。
接下来的景象中,塞雁的北飞与浊河的东流,象征着离别与归去,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怀念。最后两句则更为直接,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身世的思考,乘槎者并非穷原的使者,而是怀着对理想的追求与不安。这种自我反思的情感,使整首诗在壮丽的自然景观中增添了一层深邃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中“黯淡山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乘槎岂是穷原使”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塞雁”象征什么?
可以将张佳胤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比较,李白的诗中同样表现出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但更侧重于豪放与壮丽,而张佳胤则更显得细腻与内省。两者在表达情感时,风格迥异,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