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9:22
雨为梅花遣尽尘,柳勾日影自传神。
不须苦问春多少,暖暮晴帘总是春。
雨水为梅花洗净了尘埃,柳树勾勒的日影显得格外神韵。
不必苦苦询问春天还有多少,温暖的傍晚和晴朗的帘幕中,处处都流露着春的气息。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高洁、坚韧,历经风雨而不屈。“柳”常用来代表春天的生机和柔美。诗中通过对梅花与柳树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自然的美好。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田园诗,作品中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雨霁》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细腻观察的成熟期。此诗表达了作者在雨后初晴时的感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清新。
《雨霁》是一首表现春天景色的诗,诗人在描绘雨后明媚春光时,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句“雨为梅花遣尽尘”通过雨水洗净尘埃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梅花的高洁也在此得到强调。接着“柳勾日影自传神”,柳树在春天的阳光下,影子摇曳生姿,展现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诗的后两句“不须苦问春多少,暖暮晴帘总是春”则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春天的美好不在于具体的数字和时间,而在于那种温暖的感觉和景致。即使不去追问春天的来去,感受自然的变化,生活中每一个温暖的瞬间都足以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美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了自然的清新与生机,传达了一种愉悦和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A. 高洁与坚韧
B. 温柔与柔情
C. 忍耐与等待
答案: A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欢快与豁达
C. 愤怒
答案: B
“不须苦问春多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追求数量
B. 欣赏当下
C. 不屑一顾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