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偶成》

时间: 2025-07-29 15:59:13

诗句

非才遍历清华地,悟佛方为止足身。

浮名浮利莫相试,三千世界一微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5:59:13

诗词名称: 偶成

作者: 夏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非才遍历清华地,悟佛方为止足身。
浮名浮利莫相试,三千世界一微尘。

白话文翻译:

我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走遍了名声显赫的地方,
只有领悟佛理后才算真正找到了归宿。
不要去追逐浮华的名利,
因为三千世界,不过是一粒微尘。

注释:

  • 非才:不是才华,指作者自谦。
  • 遍历:走遍,经历。
  • 清华地:指名声显赫、光彩夺目的地方。
  • 悟佛:理解佛教思想。
  • 止足:停留、安顿。
  • 浮名浮利:空虚的名声和利益。
  • 三千世界:指宇宙万物或世间万象。
  • 微尘:微小的尘埃,象征微不足道的事物。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提到的“悟佛”与佛教思想密切相关,强调内心的觉悟与精神的追求。诗人通过对名利的否定,表达了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一种精神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约964-1040),字子文,号梅溪,宋代诗人,晚唐五代之际的诗风影响了他。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以佛教思想为背景,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风气逐渐重视名利,士人们在追逐功名的过程中常感到迷茫,夏竦以此诗表达对浮华世界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偶成》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对名利的超脱。首句自谦其才,表明作者不以才华自傲,反而强调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后文提到“悟佛”体现了内心的觉悟,暗示着一种对世俗的超然。诗中“浮名浮利莫相试”则直接表达了对名利的否定,显示了作者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最后一句“三千世界一微尘”揭示了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提醒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的自我。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个人的反思,又有普遍的人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非才遍历清华地:作者自谦,虽走遍名声显赫之地,但并无才华。
  • 悟佛方为止足身:领悟佛理后,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宿与安宁。
  • 浮名浮利莫相试:劝告他人不要追逐空虚的名声和利益。
  • 三千世界一微尘:世界的繁华与喧嚣,最终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尘埃。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对仗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如“浮名浮利”与“三千世界”。
  • 比喻:将名利视为浮云,世界比作微尘,表现了对世俗的蔑视和对真理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对浮华的名利,强调内心的觉悟与宁静,倡导追求真实的自我与精神的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华地:象征名利与权势的地方,反映出社会的浮躁。
  •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代表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 微尘:象征人世间的渺小与无常,提醒人们要珍惜内心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非才”是什么意思? A. 有才
    B. 没有才
    C. 才华横溢

  2. “浮名浮利”主要指什么? A. 真实的名声和利益
    B. 空虚的名声和利益
    C. 名声和利益的结合

  3. 诗中提到的“三千世界一微尘”意在强调什么? A. 世界的辽阔
    B. 人生的渺小与无常
    C. 人类的伟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 《登高》:杜甫的作品,透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了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偶成》都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但《登高》更侧重于对人生苦难的感受,而《偶成》则强调对名利的超脱与内心的追求。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传记》
  • 《中华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夏瞿禅教授来书称仲弘元帅属为传语,感呈此曲 鹧鸪天 游晋祠难老泉 鹧鸪天·长安月 鹧鸪天 鹧鸪天三十首 其十六 看你 鹧鸪天三首 其二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一 将晚园中戏作 鹧鸪天 壬辰夏偕诸子访宜州其地山川秀媚好峰随处多不知名 鹧鸪天 萝冈探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屖弩 彐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好恶不愆 包含史的成语 提土旁的字 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东市朝衣 九姑课 卢瑟福原子模型 秩位 及笄年华 糸字旁的字 越信 在陈之厄 巾字旁的字 顾前不顾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