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58:41
原文展示:
子夜四时歌 秋歌 四
萧衍 〔南北朝〕
当信抱梁期。莫听回风音。镜中两入髻。分明无两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应当相信那抱着梁柱的誓言,不要听信那回风中的哀音。镜中映出两人并入的发髻,分明显示着彼此没有二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抱梁期:指忠诚不渝的誓言,典出《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 回风音:指风中传来的哀怨声音,比喻不实的传言或诱惑。
- 镜中两入髻:指镜中映出的两人并在一起的发髻,象征两人的亲密无间。
- 分明无两心:明确表示两人心意一致,没有异心。
典故解析:
- 抱梁期:源自《庄子·盗跖》中的故事,尾生为了等待女子,不惜抱柱而死,象征着忠诚和坚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子夜四时歌》中的秋歌,通过秋天的景象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流言的蔑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对流言的蔑视。首句“当信抱梁期”直接引用典故,强调忠诚的重要性。次句“莫听回风音”则告诫人们不要被外界的谣言所动摇。后两句通过镜中并入的发髻形象,具体而微地展现了两人心意相通的情景,强调了彼此间的信任和无间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对忠诚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信抱梁期”:引用典故,强调对爱情的忠诚和坚守。
- “莫听回风音”:告诫不要被外界的谣言和诱惑所动摇。
- “镜中两入髻”:通过镜中的形象,展现两人亲密无间的状态。
- “分明无两心”:明确表示两人心意一致,没有异心。
修辞手法:
- 引用典故:通过“抱梁期”的典故,增强了诗句的文化内涵和说服力。
- 比喻:“回风音”比喻不实的传言或诱惑。
- 象征:“镜中两入髻”象征两人的亲密无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流言的蔑视,强调了忠诚和信任在爱情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抱梁期:忠诚的象征。
- 回风音:不实传言的象征。
- 镜中两入髻:亲密无间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抱梁期”典故出自哪里?
A. 《庄子·盗跖》
B. 《史记》
C. 《论语》
D. 《孟子》
- “莫听回风音”中的“回风音”比喻什么?
A. 忠诚的誓言
B. 不实的传言
C. 自然的风景
D. 美妙的音乐
- “镜中两入髻”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分离
C. 亲密无间
D. 矛盾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子夜四时歌》中的其他篇章,如春歌、夏歌、冬歌,可以了解不同季节下的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与《子夜歌》系列中的其他作品对比,探讨不同季节下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朝诗选》:收录了萧衍及其他南朝诗人的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南朝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庄子》:了解“抱梁期”典故的详细背景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