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2:43
春待去。帘外连天飞絮。老大心情慵纵步。草迷池上路。春去不知何处。欲问谁能分付。但有清阴遮院宇。晚莺和暮雨。
春天即将离去,窗帘外面,飞舞的柳絮与天空相连。年纪渐长,心情懒散,随意闲逛。池塘上的小路被草覆盖,春天去向何方,我却不知。想问谁能将这心情诉说,但只有院子里清幽的阴影遮挡着。黄昏时,黄莺在雨中鸣叫。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中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可以联系到古代许多文人对春天短暂的哀叹,如“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诗句,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
曹勋,宋代词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事,作品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抒情的特点。
《谒金门》创作于春天即将离去之际,诗人对此感到惆怅,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
《谒金门》以春天的离去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无尽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开头的“春待去”直接点出主题,表明春天即将结束,给人以一种紧迫感。接着“帘外连天飞絮”,描绘了春天的柔美与飘逸,柳絮随风飘舞,营造出了一种轻盈的氛围。然而,随着“老大心情慵纵步”的出现,诗人内心的懒散与无力感显露无遗,这种心态与春天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刺眼。
“草迷池上路”则深化了这种惆怅,池边的小路被草覆盖,象征着诗人对春天的追忆已经模糊。接下来的“欲问谁能分付”,更是体现了诗人无处诉说的孤独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结尾的“但有清阴遮院宇,晚莺和暮雨”则用清幽的景象来安慰诗人的心灵,黄莺的鸣叫和细雨的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最后余韵,给人以宁静的思考空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流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光的珍惜。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短暂生命的感慨和对流逝时光的无奈。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感。
诗中“春待去”是什么意思?
“草迷池上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的“晚莺和暮雨”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