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谒金门》

时间: 2025-05-02 14:32:43

诗句

春待去。

帘外连天飞絮。

老大心情慵纵步。

草迷池上路。

春去不知何处。

欲问谁能分付。

但有清阴遮院宇。

晚莺和暮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2:43

原文展示:

春待去。帘外连天飞絮。老大心情慵纵步。草迷池上路。春去不知何处。欲问谁能分付。但有清阴遮院宇。晚莺和暮雨。

白话文翻译:

春天即将离去,窗帘外面,飞舞的柳絮与天空相连。年纪渐长,心情懒散,随意闲逛。池塘上的小路被草覆盖,春天去向何方,我却不知。想问谁能将这心情诉说,但只有院子里清幽的阴影遮挡着。黄昏时,黄莺在雨中鸣叫。

注释:

  • 帘外:窗帘之外。
  • 飞絮:飘荡的柳絮,象征春天的温柔。
  • 老大:指年纪较大,感到疲惫和无力。
  • 慵纵步:心情懒散,随意地走动。
  • 草迷池上路:草长得茂盛,遮住了池塘边的小路。
  • 清阴:清幽的阴影,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晚莺和暮雨:在黄昏时分,黄莺的鸣叫与细雨交织在一起。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中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可以联系到古代许多文人对春天短暂的哀叹,如“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诗句,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词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事,作品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抒情的特点。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春天即将离去之际,诗人对此感到惆怅,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谒金门》以春天的离去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无尽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开头的“春待去”直接点出主题,表明春天即将结束,给人以一种紧迫感。接着“帘外连天飞絮”,描绘了春天的柔美与飘逸,柳絮随风飘舞,营造出了一种轻盈的氛围。然而,随着“老大心情慵纵步”的出现,诗人内心的懒散与无力感显露无遗,这种心态与春天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刺眼。

“草迷池上路”则深化了这种惆怅,池边的小路被草覆盖,象征着诗人对春天的追忆已经模糊。接下来的“欲问谁能分付”,更是体现了诗人无处诉说的孤独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结尾的“但有清阴遮院宇,晚莺和暮雨”则用清幽的景象来安慰诗人的心灵,黄莺的鸣叫和细雨的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最后余韵,给人以宁静的思考空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流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待去:春天快要过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帘外连天飞絮:窗帘外面,柳絮在空中飞舞,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3. 老大心情慵纵步:年纪渐长,心情懒散,表现出一种疲惫和无力。
  4. 草迷池上路:池塘边的小路被草遮住,暗示春天的消逝和记忆的模糊。
  5. 春去不知何处:春天去向何方,表达对春天离去的迷茫和不知所措。
  6. 欲问谁能分付:想要询问谁能倾诉自己的心情,反映孤独感。
  7. 但有清阴遮院宇:院子里只有清幽的阴影,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8. 晚莺和暮雨:黄昏时分,黄莺的歌声与细雨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晚莺和暮雨”,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如“晚莺和暮雨”中的黄莺似乎在诉说情感。
  • 比喻:如“草迷池上路”,用草来隐喻春天的消逝。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短暂生命的感慨和对流逝时光的无奈。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2. 飞絮:代表着春天的轻盈与柔软。
  3. 清阴:象征着宁静和内心的沉思。
  4. 晚莺:黄昏时的黄莺,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待去”是什么意思?

    • A. 春天即将来临
    • B. 春天即将结束
    • C. 春天已经过去
    • D. 春天在继续
  2. “草迷池上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春天的怀念
    • B. 对夏天的期待
    • C. 对秋天的沉思
    • D. 对冬天的厌恶
  3. 诗中的“晚莺和暮雨”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恐惧
    • D. 高兴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作,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流逝。
  •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谒金门》都涉及春天主题,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春夜的景色与情感,而《谒金门》则更加注重春天的离去与内心的感慨。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但情感的表达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曹勋诗词评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青房并蒂莲(维扬怀古) 木兰花令 双头莲(双调) 归去难(仙吕期约) 凤来朝(越调佳人) 早梅芳(牵情·二之二) 定风波(商调美情) 浣沙溪(黄钟·第三) 如梦令(中吕思情·第二) 早梅芳(别恨·二之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遗妃 齿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三日入厨 包含橐的词语有哪些 竟陵派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挹斗扬箕 单人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戍陀罗 旧相识 徒增颜汗 崇本抑末 衔悲 乚字旁的字 包含腕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