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0:28
满江红 其六 王西樵客游武林曹顾庵赋词志喜属予和之
作者:宋琬 〔清代〕
吾道榛芜,狂澜倒百川争涨。
赖砥柱君家伯仲,安流无恙。
龟策何劳詹尹卜,龙矕远过黄初上。
况陈思才藻气如虹,诗堪饷。
请室耗,心旌漾。
击瓦缶,乌乌唱。
看霜侵两鬓,穷蒸愁酿。
放逐谁怜亭伯困,登临愿借卢敖杖。
坐西窗剪烛话通宵,悲欢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友人聚会的珍视。诗人感叹道路被荆棘覆盖,激流涌动,然而幸得君子的帮助,使他可以安然度过。龟策和龙矕的典故在这里暗示着智慧与远见的缺失。诗中提到的陈思才的才华犹如彩虹般绚丽,值得欣赏。诗人请求友人不要因居室的单调而心烦,而是要尽情放松,击打瓦缶,唱出心中的乐章。随着霜染白发,愁苦愈发加重,诗人对被放逐的亭伯表示同情,希望能借助卢敖的手杖,共同登高望远。最后,诗人与友人相聚,剪烛谈心,尽情分享悲欢。
作者介绍:宋琬,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抒情诗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朋友相聚之时,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感慨。诗人以个人的经历与情感为基础,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困境与个人的无奈。
这首《满江红》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诗人对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中开头以“吾道榛芜”点出诗人所处环境的艰难,接着借助“狂澜倒百川”的意象,表现出社会动荡带来的不安与恐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君子之德的重要性,给予了他内心的一丝安宁。
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描绘出个人的困惑与无奈。诗中提到的“霜侵两鬓”不仅是生理上的变化,更是岁月带来的忧愁与感慨。最后,诗人以剪烛谈心的情景作结,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显示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友谊的珍贵与慰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困境的抒发,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在动荡中寻找慰藉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榛芜”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击瓦缶,乌乌唱”表达了什么情感?
“霜侵两鬓”形象地描绘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宋琬的《满江红》更加侧重于对社会动荡的反思,而李清照的作品则多是对个人情感与生活的细腻描写。两者都表现出对环境的深刻感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