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蜀道难·其二》

时间: 2025-07-31 09:04:18

诗句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9:04:18

原文展示:

蜀道难·其二 萧纲 〔南北朝〕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白话文翻译:

巫山连绵七百里,巴水曲折三回转。笛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猿猴的啼叫声断断续续。

注释:

  • 巫山: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是长江三峡之一。
  • 巴水:指流经巴地的河流,如长江及其支流。
  • 三回曲:形容河流曲折多变。
  • 笛声:指笛子吹奏的声音,这里可能象征着旅途中的音乐。
  • 猿啼:猿猴的叫声,常用来形容山林的幽静和旅途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纲(508-554),字世缵,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孙子,梁简文帝萧纲的长子。他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尤其擅长写诗。这首诗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和旅途的孤寂,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和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萧纲在描述蜀道(即通往四川的道路)的艰险和旅途的孤寂时所作。蜀道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条艰险的道路,诗人通过描绘巫山的连绵和巴水的曲折,以及笛声和猿啼,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和旅途的孤寂。巫山的连绵七百里和巴水的三回曲,形象地展现了道路的曲折和漫长。笛声的起伏和猿啼的断续,则增添了旅途的悲凉和孤寂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巫山七百里”:巫山是长江三峡之一,连绵七百里,形容道路的漫长和艰险。
  • “巴水三回曲”:巴水指流经巴地的河流,三回曲形容河流曲折多变,进一步强调道路的艰险。
  • “笛声下复高”:笛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象征旅途中的音乐,也反映了旅途的起伏和变化。
  • “猿啼断还续”:猿猴的啼叫声断断续续,增添了旅途的悲凉和孤寂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巫山的连绵和巴水的曲折,比喻蜀道的艰险。
  • 拟人:笛声和猿啼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诗句中的“下复高”和“断还续”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蜀道的艰险和旅途的孤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巫山:象征着道路的漫长和艰险。
  • 巴水:象征着道路的曲折和多变。
  • 笛声:象征旅途中的音乐和情感的起伏。
  • 猿啼:象征旅途的悲凉和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巫山”位于哪个地区? A. 四川省 B. 重庆市 C. 湖北省 D. 湖南省 答案:B

  2. “巴水三回曲”中的“三回曲”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的形状 B. 河流的曲折 C. 道路的宽度 D. 天气的变化 答案:B

  3. 诗中的“笛声下复高”表达了什么? A. 笛声的持续不断 B. 笛声的起伏变化 C. 笛声的单调重复 D. 笛声的突然停止 答案:B

  4. “猿啼断还续”中的“断还续”形容的是什么? A. 猿猴的叫声 B. 笛声的变化 C. 道路的曲折 D. 天气的变化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蜀道难》:同样是描绘蜀道的艰险,但风格和情感有所不同。
  • 杜甫的《登高》:描绘山川的壮丽和旅途的艰辛,与本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李白的《蜀道难》与萧纲的《蜀道难·其二》:两者都描绘了蜀道的艰险,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而萧纲的诗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
  • 《萧纲诗集》:收录了萧纲的诗歌作品,包括《蜀道难·其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夏幽居偶题 雨後出门散步 梅花绝句 泛舟自中堰入湖 秋夜 舟中作 新秋以窗里人将老门前树欲秋为韵作小诗 题施武子所藏杨补之梅 秋夜二首 其二 予宿疾多已失去独气痛时作赋诗自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床的成语 嘤唔 倾身营救 鄂然 包含纸的成语 电火行空 羽字旁的字 刀山血海 曰字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包含郡的词语有哪些 甘国老 勤学好问 明白了当 三点水的字 淙潺 仁浆义粟 包含秀的成语 包含疆的词语有哪些 韭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