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裕约之圆通旧隐》

时间: 2025-04-24 16:03:56

诗句

匡庐最佳处,石耳两峰齐。

寺有圆通阁,亭馀苏子题。

万壑飞霞满,千松积翠迷。

愿结莲花社,从师过虎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03:56

原文展示

题裕约之圆通旧隐
郭奎 〔明代〕

匡庐最佳处,石耳两峰齐。
寺有圆通阁,亭馀苏子题。
万壑飞霞满,千松积翠迷。
愿结莲花社,从师过虎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匡庐的美景,特别是两座如耳的山峰相对而立。寺庙里有一个叫圆通阁的地方,亭子旁边留下了苏轼的题词。山谷间飞扬着霞光,千松环绕,宛如迷雾一般。我愿意与师父结成莲花社,沿着虎溪一起游玩。

注释

  1. 匡庐:指匡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是著名的风景区。
  2. 石耳:山的形状像耳朵,这里指两座山峰。
  3. 圆通阁:寺庙中的一处建筑,名称表示通达圆满的意思。
  4. 亭馀苏子题:苏子指苏轼,表明他在此题词,增添了文化气息。
  5. 万壑飞霞:形容山谷中云霞的美丽景象。
  6. 千松积翠:形容松树繁茂,绿意盎然。
  7. 莲花社:指一种宗教团体或友好社交的聚会。
  8. 虎溪:指虎溪河,可能是诗人游览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奎,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郭奎游览匡庐山时,受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对景色的赞美和对友人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匡庐的山水美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首联“匡庐最佳处,石耳两峰齐”,通过对山峰的描写,构建出雄伟的自然景观,展现出诗人对匡庐的赞美。而“寺有圆通阁,亭馀苏子题”则将历史文化融入自然之中,苏轼作为文化名人的题词,使得这片景致更具历史厚度。

接下来的“万壑飞霞满,千松积翠迷”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山谷中的霞光和松树,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环境,令人心生向往。最后一句“愿结莲花社,从师过虎溪”表明诗人渴望与师友共游的愿望,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匡庐最佳处,石耳两峰齐。":描绘了匡庐的壮丽景观,两座山峰的形状引人注目。
  2. "寺有圆通阁,亭馀苏子题。":提到寺庙中的圆通阁及苏轼的题词,增加了文化的深度。
  3. "万壑飞霞满,千松积翠迷。":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色彩与层次。
  4. "愿结莲花社,从师过虎溪。":表达了与师友共游的愿望,传递出对友谊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耳”比喻山峰的形状。
  • 对仗:如“万壑飞霞满,千松积翠迷”展现出音韵的和谐。
  • 意象:如“莲花社”象征着纯洁与友谊。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匡庐:象征自然的壮丽与灵秀。
  2. 石耳:象征自然的奇特与和谐。
  3. 圆通阁:象征文化的深厚与传承。
  4. 莲花社:象征友谊与纯洁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石耳”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山峰的形状
    • C. 一种植物
  2. “愿结莲花社”的意思是?

    • A. 希望与师友一起游玩
    • B. 参加一个社团
    • C. 种植莲花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比较郭奎的《题裕约之圆通旧隐》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郭奎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交融,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孤寂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仙吕调) 雨霖铃·寒蝉凄切 倾杯乐·禁漏花深 清平乐·繁华锦烂 宣清(林钟商) 鹤冲天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洞仙歌 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 燕归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旌旗蔽日 朝结尾的成语 悲开头的成语 对牛鼓簧 行字旁的字 疲惫不堪 无头无尾 骈驰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门字框的字 先后 借剑杀人 架殿 谈今说古 高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包含愤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