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巧松》

时间: 2025-04-24 09:35:04

诗句

夏社商舟未说渠,女萝先要施云衢。

若教终始如弦直,肯向秦邦作大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35:04

原文展示

巧松
夏社商舟未说渠,
女萝先要施云衢。
若教终始如弦直,
肯向秦邦作大夫。

白话文翻译

在夏社的集会中,商舟尚未提到它的航道,
女萝却已经想要施展其美丽的云衢。
如果能够始终如弦般笔直,
愿意去秦国做个大官。

注释

  • 夏社: 指夏季的社日,古代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
  • 商舟: 指的是航行的商船。
  • : 意为渠道,水路。
  • 女萝: 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云衢: 比喻通往高位的道路。
  • 秦邦: 指古代的秦国,象征权势和地位。
  • 弦直: 比喻做人做事要稳重、坚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生于宋代,是一位具有深厚学识的诗人。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经历了一段思考与观察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社会地位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巧松》是一首意境深远的古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诗的开头,夏社的商舟尚未提及,暗示着一种尚未实现的状态,这与后面提到的“女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女萝的美丽与追求,似乎在强调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而商舟则象征着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束缚。诗人通过“若教终始如弦直”的设问,抒发了对理想坚定不移的追求,愿意为此付出努力,甚至愿意去到权力中心的秦国,成为大夫。整首诗通过自然与社会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追求与矛盾,既渴望高位,又不愿舍弃本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夏社商舟未说渠”——在夏季的社日,商船的航道尚未定夺,暗示着一种不确定性与等待。
    2. “女萝先要施云衢”——美丽的女萝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与美丽,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3. “若教终始如弦直”——如果能够始终保持坚定与直率的态度。
    4. “肯向秦邦作大夫”——愿意前往权力中心秦国,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
  •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女萝”比喻美丽的女子,代表理想与追求。
    • 对仗: 诗中用“终始”和“弦直”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社会地位的渴望与坚持自我本心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商舟: 象征着现实中的束缚与不确定性。
  • 女萝: 代表理想与追求的美好形象。
  • 秦邦: 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反映了人们对名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夏社商舟未说渠”中的“渠”指的是什么?

    • A. 渡口
    • B. 渠道
    • C. 河流
  2. “女萝”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
    • B. 理想与美好
    • C. 历史
  3. 诗中提到的“秦邦”主要代表什么?

    • A. 乡村
    • B. 权力与地位
    • C. 自然环境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巧松》与李白的《将进酒》在追求理想与社会地位上有相似之处,李白通过豪放的饮酒表达对理想的追求,而《巧松》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史》
  • 《华岳诗文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梁雅乐歌六首 其三 八咏诗 其四 霜来悲落桐 咏馀雪诗 听蝉鸣应诏诗 去东阳与吏民别诗 登玄畅楼诗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四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三 休沐寄怀 车遥遥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池鱼之祸 拔节 弃甲丢盔 雅量豁然 兀字旁的字 屈居 祁寒酷暑 寸字旁的字 积日累劳 趁浪逐波 釒字旁的字 老在行 无不 攴字旁的字 包含庶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耸的成语 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