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7:46
新春尚七日,小雨暗江城。
茆檐夜点滴,已作春雨声。
轻黄上柳枝,嬾绿抽菊萌。
造物本何心,谁主此发生?
颇疑重云外,斗杓已东倾。
老至不可却,一尊忘浊清。
新春刚过七天,细雨悄悄洒落在江城。
茅草屋檐下,雨水滴落的声音,仿佛春雨已经来到。
轻柔的黄芽在柳枝上,懒懒地抽出绿色的新芽,菊花也开始萌芽。
造物主本无私心,究竟是谁在主宰这一切的生长呢?
我怀疑那重重云层之外,斗杓(北斗星)已经向东倾斜了。
年纪渐长,无法再回避,举杯独酌,忘却浑浊与清澈。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风格清新而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陆游在此背景下抒发对春天的期盼与对生命的思考,寄托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生命的感悟。
《十二月二十六夜听雨》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细雨带来的春意,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思考。开头两句,新春刚过七日,细雨暗洒江城,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氛围。接下来,诗人用“茆檐夜点滴”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滴落的声音,仿佛是春雨的前奏,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接下来的“轻黄上柳枝,嬾绿抽菊萌”则展现了春日里生命的蓬勃与新生,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春天的气息,表现出一种对生命力量的赞美。然而,诗人又不禁提问:“造物本何心,谁主此发生?”此句引发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似乎在质疑自然的偶然与必然。
最后两句则展示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年纪渐长使他感到无可回避的现实,他选择举杯独酌,忘却浑浊与清澈,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思考相结合,展现了陆游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关注自然与生命的关系,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斗杓”指的是哪颗星?
诗中“轻黄上柳枝”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十二月二十六夜听雨》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陆游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个人感悟,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哲理思考,而杜甫则通过对国事的忧虑,表现出更为深沉的历史感。两者在主题上虽有差异,但都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