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6:21
谢馆王亭安在哉,荒村亦自有池台。
苦嫌野蔓萦纡竹,甚爱残花点缀苔。
老送病来推不得,欢随春去挽难回。
未应寂寞无心赏,墙下葵榴次第开。
这首诗在问王亭安在哪里,尽管是荒村,依然有池台可供游赏。诗人苦于野蔓纠缠着竹子,却更喜欢那些残花点缀着苔藓。年老时送来的病痛无法推辞,欢乐随着春天的离去而难以挽回。或许不应因为寂寞而无心去欣赏,墙下的葵花和石榴正逐次开放。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章,号云山,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他是理学家、诗人,主张以理为本,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他的诗风多以自然描绘、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鲜明的个性。
此诗写于春末,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以及对生活、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荒村的环境中,感受到孤独与病痛的侵袭,同时也对生命的美好有着深刻的感悟。
《暮春一首》是刘克庄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首句“谢馆王亭安在哉”,诗人用问句的方式,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接着提到“荒村”的环境,虽然环境偏僻,但依然能找到池台可供游赏,这暗示着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苦嫌野蔓萦纡竹,甚爱残花点缀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厌恶那些野蔓缠绕着竹子,让人感到烦恼,但又对那些残花的美丽有着深深的喜爱,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美的追求。
接下来的“老送病来推不得,欢随春去挽难回”,通过老年病痛的描写,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春天的短暂。春天的欢乐一去不复返,诗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最后一句“未应寂寞无心赏,墙下葵榴次第开”则是对生命继续前行的感悟,尽管有寂寞,但墙下的葵花和石榴依然在开花,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美丽。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与对比。
整首诗展现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美的珍惜。无论生命多么无常,依然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欣赏。
诗中提到的“荒村”是指:
A) 繁华的城市
B) 偏僻的乡村
C) 山谷
D) 大海
诗人对“残花”的态度是:
A) 厌恶
B) 喜爱
C) 无所谓
D) 忽视
“欢随春去挽难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D) 无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暮春一首》在对春天的感受上更为细腻,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的珍惜,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事的忧虑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