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7:37
古书蹖驳承讹久,新义支离折衷难。
孔墨达观无异道,触蛮角立有争端。
壁中科斗经传写,甕里醯鸡味笔残。
老子暮年亲勘破,束书阁上不须看。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籍的复杂态度,古书因为流传久远而积累了许多错误,与新义之间难以调和。孔子和墨子的思想没有本质的差异,但在一些问题上却会产生争论。墙上写满了经典的注解,书中所留的文字却显得残缺不全。老子在晚年时已能看透这些道理,书架上的那些书籍不必再去翻阅。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石庵,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在诗词创作上继承并发展了唐诗的传统,风格豪放而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
《杂兴十首》是刘克庄在动荡的南宋时期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古代经典的思考和对当时社会思想混乱的忧虑。这首诗特别强调了对古书的质疑,反映出学术界关于经典解释的争论与困惑。
刘克庄的这首诗通过对古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批判。诗中提到的“古书蹖驳承讹久”,揭示了古籍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错误,反映出对文本真实性的怀疑。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义与旧义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诗人感受到知识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意图通过这首诗呼唤一种对话与理解。
孔子与墨子的思想被并置,表现出即使是伟大的思想家之间,也难免产生争端,暗示了学术讨论的必要性和复杂性。诗的最后两句则以老子的智慧为结尾,表明对书本知识的超越,强调个人的领悟与实践的重要性。
整首诗展现了刘克庄的哲学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既具学术价值,又富有哲理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古籍的批判,强调个人智慧和实践的重要性,是一种对知识传承的再次审视和自我超越的呼唤。
“古书蹖驳承讹久”这一句中,“蹖驳”指的是什么?
“新义支离折衷难”的意思是:
最后一句“束书阁上不须看”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