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5:10
残春僧舍
作者: 吴敬梓
花落回廊静,钟声丈室过。
三春青鬓改,一院绿阴多。
客久无乡梦,愁深有病魔。
独怜良夜永,明月在藤萝。
花瓣纷纷落下,回廊显得格外静谧,钟声悠然传入室内。三春已过,青丝渐染白发,院子里的绿阴愈加浓郁。远客已经很久没有乡愁的梦境,心中愁苦如同病魔缠身。唯有在这良夜中独自怜惜,明月映照在藤萝之上。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明月在藤萝”一语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月亮的钟爱与诗意的寄托,常常用来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汝忠,号慎斋,安徽人,清代小说家、诗人。他是《儒林外史》的作者,以其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闻名。吴敬梓的诗歌风格多样,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残春僧舍》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了一个僧舍的宁静场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残春僧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开头的“花落回廊静”便设置了一种静谧而略显凄凉的氛围,花瓣的凋零象征着春天的结束,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紧接着,钟声的回响使得这种宁静更显深邃,仿佛在提醒人们对时间的珍惜。
“客久无乡梦,愁深有病魔”这一句把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长时间离乡的游子,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而这种思乡之情如同病魔般折磨着他。这种情感的深度,使得读者不仅感受到诗人个人的愁苦,也引发了对普遍人性中孤独与思乡的共鸣。
最后两句“独怜良夜永,明月在藤萝”,将孤独与自然相结合,明月映照藤萝,既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无奈的陪伴。诗人在良夜中与明月相对,似乎在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但这又加深了孤独的感受,令人感慨。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孤独的深刻体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自身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花落回廊静”中的“静”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寂静
C. 悲伤
D. 兴奋
诗中“愁深有病魔”中的“病魔”比喻什么?
A. 身体的疾病
B. 心中的忧愁
C. 生活的苦涩
D. 时间的流逝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孤独的情感?
A. 花瓣
B. 钟声
C. 明月
D. 绿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