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论诗三十首·三十》

时间: 2025-04-25 20:24:46

诗句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24:46

原文展示: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像蜉蝣那样在树上抖动,自己感到狂妄,书生因技艺不安而热衷于讨论诗词。年老时留下千首诗,却不知道有谁来评判它们的长短。

注释:

  • 撼树:摇动树木,此处比喻轻微的举动。
  • 蜉蝣:一种昆虫,生命短暂,象征渺小和短促。
  • 书生:泛指读书人或诗人。
  • 技痒:对自己技艺的不满或渴望表现。
  • 校短长:评定诗的优劣,审查诗歌的好坏。

典故解析:

“撼树蜉蝣”中的蜉蝣,常被用来比喻生命短暂,象征诗人对自身诗作的思考和自我反省。诗中提到的“老来留得诗千首”,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重视,以及对后代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的担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街,金朝诗人、词人,文人风范明显,擅长诗词,尤其在宋金元交替的动荡时期,作品常蕴含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元好问晚年,他在此时对自己的一生和创作有了深刻的反思,同时也对后人的评价充满了无奈和不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蜉蝣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及生命短暂的感慨。蜉蝣虽小,却能撼动树木,象征着微小的生命也有其作为的能力。诗人自比书生,虽有技艺,但又因热衷于诗词而感到不安,表现出对文人身份的自我质疑。

在年老时,留存下来的千首诗作,既是对自己一生创作的肯定,也暗示着对后人评价的期待与无奈。“却被何人校短长”,表达了诗人对后人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无力感。这不仅是对个人创作的反思,也是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单却富有哲理,表达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及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情感层次和思考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撼树蜉蝣自觉狂:蜉蝣虽小,摇动树木也自感狂妄,暗指作者对自己创作的自信与自省。
  • 书生技痒爱论量:书生因技艺不满而热衷于讨论,表现出对诗词创作的渴望。
  • 老来留得诗千首:年老时留下大量诗作,体现诗人的努力和成就。
  • 却被何人校短长:对后人评价的无奈感,反映出对自己作品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蜉蝣比喻短暂的生命,书生比喻追求艺术的人。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生命的短暂和创作的价值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认知和对后人评价的忧虑,揭示了艺术创作和人生无常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蜉蝣:象征短暂的生命和微小的成就。
  • 书生:代表追求知识和艺术的人,体现了对理想的渴望。
  • 千首诗:象征丰富的创作和文化积累,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撼树蜉蝣”中的“蜉蝣”象征什么? A. 短暂的生命
    B. 强大的力量
    C. 美丽的景象
    答案:A

  2. 诗人对自己创作的态度是? A. 自信
    B. 无奈
    C. 骄傲
    答案:B

  3. 诗中的“书生”指的是? A. 农民
    B. 文人
    C. 商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和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三十》都反映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迈,强调及时行乐;而元好问则更注重对创作价值的反思,展现出深沉的自省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对《论诗三十首·三十》的全面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迟韵二首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次韵子瞻太白山下早行题崇寿院 杂兴二首 梦中谢和老惠茶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九渡桑乾 幽兰花 其一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八筠州圣祖殿诗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游钟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动结尾的成语 四睨 包含衷的成语 马趼 自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稳稳静静 故垒 凭轼结辙 贫贱骄人 寸蹄尺缣 就虚避实 西字头的字 慢迹 一游一豫 曰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