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论诗三十首·其六》

时间: 2025-07-26 19:33:07

诗句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33:07

原文展示

论诗三十首·其六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心画心声总失真,
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
争信安仁拜路尘!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内心的图画和声响都难以真实地表达出来,文章怎么能再让人看见呢?高雅的情操与古人相提并论,写下了闲适的诗篇;为了什么要相信安仁而拜倒在尘世的路上呢?

注释

  • 心画心声:指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 总失真:都失去了真实的表达。
  • 文章宁复见为人:文章又怎么能被人所理解呢?
  • 高情千古:形容高尚的情操传承千古。
  • 安仁:指安贫乐道的理想人格。
  • 拜路尘:指在世俗的尘埃中屈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是金朝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生于金朝末年,元好问的诗风多为清新洒脱,充满哲理,常常探讨人生和道德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论诗三十首》,反映了元好问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与感悟。诗人在创作中关注内心真实的表达与世俗的纷扰,体现了他对文学与道德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元好问的这首《论诗三十首·其六》以其深邃的思想与简洁的语言,引人深思。开篇“心画心声总失真”,透出一种对内心真实情感的无奈与失落,诗人意识到,无论怎样努力,内心的画面和声音也难以真实地传达给他人,表达的局限性使得情感的交流变得困难。接着,他以“文章宁复见为人”进一步强调,文章的表达同样无法让人完全理解,暗示了文学的局限性。

而“高情千古闲居赋”则展现了诗人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他理想中的诗歌是能够超越时空,流传千古的。然而,最后一句“争信安仁拜路尘”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不要忘记身处的现实世界。诗中展现的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给读者留下深远的思索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心画心声总失真: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声音都难以真实传达。
  2. 文章宁复见为人:文学作品难以被他人完全理解。
  3. 高情千古闲居赋:理想中的高雅情操与古人相比,写下的诗篇应当传承千古。
  4. 争信安仁拜路尘:质疑为何要屈从于世俗的现实,追逐安贫乐道的理想。

修辞手法

  • 对比:内心真实与外界理解之间的对比,突显表达的困难。
  • 反问:通过“争信安仁拜路尘”表达对现实的质疑,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内心真实情感与外界理解之间的张力,反映了诗人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思考,表现出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心画:象征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 高情:象征高尚的情操与理想。
  • 路尘:代表世俗的纷扰和现实的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心画心声”,其含义是什么?

    • A. 内心的真实感受
    • B. 外界的评价
    • C. 诗人的生活经历
      答案:A
  2. “文章宁复见为人”这句的意思是?

    • A. 文章很容易被理解
    • B. 文章难以被他人理解
    • C. 文章注重形式
      答案:B
  3. 诗人对“安仁”的态度是什么?

    • A. 赞同
    • B. 质疑
    • C. 不关心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元好问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强调豪放与享乐,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态度;而元好问则更关注情感的真实与理想的追求,两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却都展现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好问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论诗三十首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落梅) 送李侍郎归衡州二首 用十梅韵签冯簿 林宝文生日 送游尧臣归闽六首 其三 呈游大冶 题王倅来泉 赠李居士弃官为僧二绝 用十梅韵签冯簿 和林宝文吹暑轩二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齐女 绨袍之义 艮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朱颜鹤发 鸣嗷 坛宇 户字头的字 屮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云集雾散 谈唠 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龟年鹤寿 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穷根究底 拥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