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2:16
海棠歌
作者: 陆游 〔宋代〕
我初入蜀鬓未霜,
南充樊亭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
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
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
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
桃李真成仆奴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
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
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
更看千年未为足。
我刚到蜀地时,头发还没有白,
在南充的樊亭看海棠花。
当时我以为自己眼见的已是最好,
哪里知道还有更美的碧鸡坊。
碧鸡海棠在天下绝无仅有,
每一枝都似被猩红的血染过。
蜀地的美人儿打扮得如此美丽,
在花前我顿时觉得自己无颜见人。
乘着小船东下八千里,
桃李花真成了我的仆奴。
如果海棠的根可以移植,
扬州的芍药花恐怕都要羞愧得死。
风雨中的春天已经过去,杜鹃在哭泣,
每夜寒冷的被褥中梦回蜀地。
我该如何求得不死的良方,
只想再看千年也不觉得满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爱国事业,作品以豪放、悲壮著称,尤其擅长诗词。
创作背景:
《海棠歌》作于陆游晚年,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美景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美的执着追求。
《海棠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陆游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蜀地海棠花的美丽和自己对美的执念。诗的开头,作者以“我初入蜀鬓未霜”引入,展示了他年轻时的清新气息和对新环境的憧憬。接着,通过对比“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表现出他对海棠花的初步欣赏,却未曾料到更美的海棠花在碧鸡坊等着他。
在对海棠花的描写上,陆游运用了“枝枝似染猩猩血”的形象比喻,生动地传达了海棠花的鲜艳与独特,展现出他对花的极高评价。同时,诗中对蜀地美女的描绘也使诗意更加丰富,传达出一种“花前顿觉无颜色”的自卑感,表现了他对美的崇敬和自我价值的思考。
后半部分,陆游将海棠与桃李花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故乡景物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感。最后,诗中“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的反思,流露出他对生命的渴望与对美的永恒追求,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海棠花为主线,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陆游通过对比与感叹,传达了对生命与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海棠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陆游
D. 杜甫
“枝枝似染猩猩血”中的“猩猩血”用来形容什么?
A. 桃花
B. 海棠花
C. 芍药
D. 杜鹃
诗中提到的“碧鸡坊”是指哪里?
A. 成都的一个地方
B. 南京的一个地方
C. 北京的一个地方
D. 杭州的一个地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