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3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32:22
杏花
作者: 陆游 〔宋代〕
江城开岁风雨频,
闭合不出俄经旬。
忽逢国艳带卯酒,
坐觉天地无余春。
芳敷正当晨露重,
盛丽欲擅年华新。
数株欹斜傍山驿,
一簇深浅临烟津。
徘徊跋马不忍去,
只恐飘堕随车尘。
念当载酒醉花下,
破晓啼莺先唤人。
在江城的春天,常常伴随着风雨,已经封闭在这小屋里多日。今天恰好遇到美丽的杏花和美酒,坐在这里感到天地间没有别的,只有春天。花朵正盛开在晨露之下,娇艳欲夺春光的美丽。几株杏树斜靠在山边驿站旁,一簇花色深浅交错,临近烟雾笼罩的水边。我徘徊在马背上,不忍离去,只怕花瓣随车尘飘落。我想着要在花下载酒而醉,清晨的黄莺早早便在唤醒人们。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生于动荡的时代,目睹了国家的分裂和战争的苦痛,诗风多反映壮志未酬的情怀,兼具豪放与细腻。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春天,诗人借杏花盛开之美感,表达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和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惆怅。
《杏花》通过描写杏花的盛开,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人在风雨频繁的江城中,经历了封闭与孤独,但在偶然的时刻与国艳相遇,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杏花在晨露中的娇艳,仿佛春天的气息在此刻凝聚。浑厚的情感与对春天的热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另一方面则是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徘徊跋马不忍去,只恐飘堕随车尘”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以及对短暂生命的感慨,深刻表达了“人生如梦”的哲理。最后的“念当载酒醉花下,破晓啼莺先唤人”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仿佛在呼唤着每一个人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这首诗不但具有鲜明的自然意象,还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陆游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也隐含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叹息。通过杏花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杏花》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卯酒”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杏花的态度是?
陆游的《杏花》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春天的向往与珍惜,陆游通过细腻的花朵描写展现了生命的希望,而杜甫则通过战乱背景下的春天景象反映了时代的苦痛,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