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李宪使》

时间: 2025-05-02 14:49:48

诗句

春日成都寺,桐华一院芳。

窗疎红卷跋,焙暖雪吹香。

论事惟三代,评诗宗晚唐。

开编疑未莹,今欲扣山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9:48

原文展示: 春日成都寺,桐华一院芳。窗疎红卷跋,焙暖雪吹香。论事惟三代,评诗宗晚唐。开编疑未莹,今欲扣山房。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成都寺庙里,桐花盛开,整个院子都弥漫着芳香。窗户上疏疏落落的红卷轴,烘焙着暖意,仿佛雪花在吹送香气。讨论事情只追溯到三代,评价诗歌则尊崇晚唐的风格。打开书卷,有些疑惑还未解开,现在想去敲响山房的门。

注释:

  • 桐华:指桐树的花,此处象征春天的气息。
  • 窗疎红卷跋:窗户上挂着稀疏的红卷轴,跋指卷轴的末端。
  • 焙暖雪吹香:形容室内温暖如春,香气四溢,如同雪花在吹送香气。
  • 论事惟三代:讨论事情只追溯到夏、商、周三代。
  • 评诗宗晚唐:评价诗歌时尊崇晚唐的风格。
  • 开编疑未莹:打开书卷,有些疑惑还未解开。
  • 今欲扣山房:现在想去敲响山房的门,寻求解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古典文化的尊崇。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成都寺庙的景象,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吴泳访问成都寺庙时所作,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敬仰和对知识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成都寺庙为背景,通过桐花的芳香、窗户上的红卷轴、室内的温暖香气等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诗中“论事惟三代,评诗宗晚唐”一句,显示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诗歌的深刻理解。最后两句“开编疑未莹,今欲扣山房”则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解答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日成都寺,桐华一院芳:描绘春日成都寺庙的景象,桐花盛开,芳香四溢。
  2. 窗疎红卷跋,焙暖雪吹香:窗户上挂着稀疏的红卷轴,室内温暖如春,香气四溢。
  3. 论事惟三代,评诗宗晚唐:讨论事情只追溯到三代,评价诗歌则尊崇晚唐的风格。
  4. 开编疑未莹,今欲扣山房:打开书卷,有些疑惑还未解开,现在想去敲响山房的门。

修辞手法:

  • 拟人:“焙暖雪吹香”中的“雪吹香”将雪花拟人化,赋予其吹送香气的动作。
  • 对仗:“论事惟三代,评诗宗晚唐”中的“论事”与“评诗”,“三代”与“晚唐”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古典文化的尊崇和对知识的追求。通过对春日寺庙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诗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解答疑惑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桐华:象征春天的气息,营造出宁静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
  • 窗疎红卷跋:窗户上的红卷轴,增添了文化的氛围。
  • 焙暖雪吹香:室内的温暖香气,营造出宁静而舒适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桐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秋天的气息 C. 冬天的气息 答案:A

  2. 诗中的“论事惟三代”指的是哪三代? A. 夏、商、周 B. 汉、唐、宋 C. 明、清、民国 答案:A

  3. 诗中的“评诗宗晚唐”表明作者尊崇哪个时期的诗歌风格? A. 初唐 B. 盛唐 C. 晚唐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日景象,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的宁静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吴泳的《和李宪使》:两者都描绘春日景象,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而吴泳的诗则更多表达对古典文化的尊崇和对知识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泳的诗作,可以更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了解晚唐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父词(其五) 渔父词(并序·其一) 亚父碎玉斗 郊庙歌辞。梁郊祀乐章。庆和 病虎行 咏泰山 咏海 生查 生查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治兵以信 倄倄 秃宝盖的字 难以挽回 侮手侮脚 林结尾的成语 風字旁的字 包含咬的词语有哪些 天之骄子 愁眉苦眼 赃滥 同字框的字 衣无二彩 示字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乌黑黑 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与物无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