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1:09
原文展示:
老应甘弃世,壮已不如人。
楚越燕秦路,东西南北身。
镜中俱是雪,塞外不知春。
何日沧江返,矶头稳钓纶。
白话文翻译:
我年老时甘愿隐退于世,壮年时却感到不如他人。
楚、越、燕、秦的道路,东西南北我都走过。
镜子中映出的满头白发,边塞之外却未曾见过春天。
何时才能返回沧江边,坐在岸边安稳地钓鱼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永令(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字子文,号白圭,晚号白石山人,出生于浙江。沈永令的诗歌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悟与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沈永令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思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繁华的生活后,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老应甘弃世,壮已不如人”开篇就直白地表达了对年龄和能力的反思。年轻时的壮志豪情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消逝,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减弱。
“楚越燕秦路,东西南北身”则表现出诗人走遍各地的经历,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旅途的多变。在这样的旅途中,诗人感到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尤其是“镜中俱是雪,塞外不知春”的描写,突出了他对衰老和季节变化的感慨,象征着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何日沧江返,矶头稳钓纶”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他希望能回到故乡,过上安逸的生活,体现出一种对自然与心灵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人生的感悟与归隐的渴望”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自我内心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人对年老的态度是:
A. 感慨
B. 无所谓
C. 高兴
诗中提到的“镜中俱是雪”是指:
A. 生活富裕
B. 年龄的增长
C. 心情愉悦
诗人希望何时回到沧江?
A. 立即
B. 不确定
C. 未来某日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