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2:41
松花为食草为衣,养道延年过古稀。
留客必须春色去,登山常伴月明归。
偏怜野水群鸥好,不羡侯门驷马肥。
更喜追陪有难弟,晚年投老最知机。
松花作食,草木作衣,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已过古稀之年。
留住客人必须等到春色尽去,登山归来常常伴着明月。
偏偏怜惜那野水中的群鸥,丝毫不羡慕侯门之中肥壮的马车。
更喜欢与有困难的弟弟相伴,晚年投老最懂得应对机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韩雍,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注重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是韩雍赠予李少卿的作品,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反映了明代士人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通过自然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松花为食,草为衣”的描写,体现了简朴而自然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才是人生的真谛,体现出一种超脱的哲学思想。
“留客必须春色去”一句,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客人离去时,春色也随之凋零,暗含人生无常。接着“登山常伴月明归”,用明月作为归宿的象征,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生活态度。
后半部分,诗人以“偏怜野水群鸥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并不羡慕富贵的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最后一联提到与“有难弟”相伴,显示出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身边人的关心,强调了晚年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知机之道。
整首诗在字句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亲情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恬静、淡泊的生活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对亲情、安宁生活的珍重,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古稀”是指多少岁?
A. 60岁
B. 70岁
C. 80岁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依赖自然
B. 追求自然
C. 反感自然
诗中提到的“有难弟”指的是:
A. 生活富裕的弟弟
B. 生活困难的弟弟
C. 不相干的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