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9:49
长闻乡人语,此家胜良贾。
骨肉化饥魂,仓中有饱鼠。
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
秋风一夜来,累累闻砧杵。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
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
当门见堆子,已作桑田主。
安得四海中,尽为虞芮土。
我常听乡里人说,这户人家比良贾还要富有。
骨肉因饥饿而化为魂魄,仓库里却有饱满的老鼠。
青春的时光在桑树和柘树间流逝,日日夜夜都在织布机上忙碌。
秋风一夜之间吹来,听见砧板和杵声的阵阵响。
西邻有原宪,他的院子被蓬蒿环绕。
自我安乐于贫穷的内心,天意又在何处呢?
门前见到堆积如山的粮食,已然成为桑田的主人。
如何才能让四海之内,都变成富饶的土地?
作者介绍:于濆,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农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风格质朴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的社会背景下,农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比富裕家庭与贫困农民的生活,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对富裕的向往。
《富农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现状,诗中通过对比富有家庭与贫困农民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开头两句便直接点出富有家庭的富裕程度,而随后的句子则把目光转向饥饿的农民,表现出对这种不平等现状的无奈与感慨。尤其是“骨肉化饥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因饥饿而面临生死考验的农民,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中还有对丰收的描绘,如“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这既是对劳动的歌颂,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秋风的到来,带来了丰收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在“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困惑,似乎在质问命运的不公。
最后两句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富裕土地的渴望与对贫穷命运的反思。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唐代农村的真实面貌,既有对丰收的喜悦,又有对贫困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怀与对人性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探讨了命运与社会的不公,呼唤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此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于濆
C. 杜甫
“骨肉化饥魂”中的“骨肉化”意思是?
A. 变得丰腴
B. 变得消瘦
C. 变得强壮
诗中提到的“西邻有原宪”指的是?
A. 朋友
B. 邻居
C. 亲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