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富农诗》

时间: 2025-07-28 10:00:42

诗句

长闻乡人语,此家胜良贾。

骨肉化饥魂,仓中有饱鼠。

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

秋风一夜来,累累闻砧杵。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

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

当门见堆子,已作桑田主。

安得四海中,尽为虞芮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00:42

原文展示:

长闻乡人语,此家胜良贾。
骨肉化饥魂,仓中有饱鼠。
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
秋风一夜来,累累闻砧杵。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
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
当门见堆子,已作桑田主。
安得四海中,尽为虞芮土。

白话文翻译:

我常听乡里人说,这户人家比良贾还要富有。
骨肉因饥饿而化为魂魄,仓库里却有饱满的老鼠。
青春的时光在桑树和柘树间流逝,日日夜夜都在织布机上忙碌。
秋风一夜之间吹来,听见砧板和杵声的阵阵响。
西邻有原宪,他的院子被蓬蒿环绕。
自我安乐于贫穷的内心,天意又在何处呢?
门前见到堆积如山的粮食,已然成为桑田的主人。
如何才能让四海之内,都变成富饶的土地?

注释:

  • 乡人语:乡里人所说的话。
  • 良贾:好的商人,形容人家富有的程度。
  • 骨肉化饥魂:形容因饥饿而变得消瘦、虚弱。
  • 饱鼠:仓库里有吃饱的老鼠,暗指家中富裕。
  • 青春满桑柘:青春年少时光,桑树和柘树象征丰收。
  • 鸣机杼:形容织布的声音。
  • 砧杵:砧板和杵,指打谷的声音,体现丰收。
  • 原宪:原宪为人名,意指邻居。
  • 蓬蒿:野草,形容环境的贫瘠。
  • 桑田主:指拥有土地的主人。
  • 虞芮土:虞和芮是古代中国的地名,寓意富饶土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于濆,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农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风格质朴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的社会背景下,农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比富裕家庭与贫困农民的生活,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对富裕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富农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现状,诗中通过对比富有家庭与贫困农民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开头两句便直接点出富有家庭的富裕程度,而随后的句子则把目光转向饥饿的农民,表现出对这种不平等现状的无奈与感慨。尤其是“骨肉化饥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因饥饿而面临生死考验的农民,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中还有对丰收的描绘,如“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这既是对劳动的歌颂,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秋风的到来,带来了丰收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在“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困惑,似乎在质问命运的不公。

最后两句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富裕土地的渴望与对贫穷命运的反思。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唐代农村的真实面貌,既有对丰收的喜悦,又有对贫困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怀与对人性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长闻乡人语,此家胜良贾:常听乡里人说,这家比好的商人还要富有。
    • 骨肉化饥魂,仓中有饱鼠:因饥饿而消瘦的骨肉与仓库里吃饱的老鼠形成鲜明对比。
    • 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青春年少时光在农田里忙碌,织布机的声音充满生活。
    • 秋风一夜来,累累闻砧杵:秋风一夜之间吹来,听见打谷的声音。
    •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西邻的原宪,院子被野草环绕,暗示贫困。
    • 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我乐于这份贫穷,然而天意又在哪里呢?
    • 当门见堆子,已作桑田主:门前堆积如山的粮食,已然成为拥有土地的主人。
    • 安得四海中,尽为虞芮土:如何才能让四海之内,变成富饶的土地?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富裕和贫困的家庭,突显社会不公。
    • 拟人:通过“鸣机杼”等描绘生活的声音,使得自然与人情交融。
    • 象征:桑田与饥魂象征农民的生存状态与命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探讨了命运与社会的不公,呼唤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桑柘:象征丰收与生命力,体现劳动的美好。
  • 砧杵:象征丰收的喜悦与艰辛的劳作。
  • 蓬蒿:象征贫困与荒凉,反映生活的困境。
  • 堆子:象征富裕与希望,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于濆
    C. 杜甫

  2. “骨肉化饥魂”中的“骨肉化”意思是?
    A. 变得丰腴
    B. 变得消瘦
    C. 变得强壮

  3. 诗中提到的“西邻有原宪”指的是?
    A. 朋友
    B. 邻居
    C. 亲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问刘十九》

诗词对比

  • 比较于濆《富农诗》与杜甫《春望》,两者都关心民生,但前者更专注于富裕与贫困的对比,后者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于濆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农村生活的现实,而杜甫则通过更为宏观的视角反映社会动荡中的人们生活。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次韵答张迪功坐上见贻张将赴南都任二首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其三 过下杯渡 答元方述怀作 六月六日夜 清平乐(木犀) 罗江二绝 钱东之教授惠泽州吕道人砚为赋长句 奇父先至湘阴书来戒由禄唐路而仆以它故由南 盆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匕字旁的字 称功诵德 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叔孙 寮宰 攴字旁的字 举无遗策 包含潜的词语有哪些 时移世换 犬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咕弄 阴错阳差 没脸没皮 花花哨哨 包含狄的词语有哪些 偎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