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阳春县》

时间: 2025-05-02 14:49:31

诗句

小邑阳春县,荒冈䀨岭尖。

停轮惜白日,买饭爱青帘。

水米贱于布,山柴只换盐。

欲询明日路,乡语不能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9:31

原文展示:

小邑阳春县,荒冈䀨岭尖。
停轮惜白日,买饭爱青帘。
水米贱于布,山柴只换盐。
欲询明日路,乡语不能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阳春县的小村庄,周围是荒凉的山冈和高耸的山岭。诗人停下脚步,感叹白天的短暂,买饭时却特别喜欢那青色的帘子。这里的水米比布料便宜,山上的柴火只能换来盐。想要询问明天的道路,却发现乡音无法全部表达。

注释:

  • 小邑:小村镇,指阳春县这个地方。
  • 荒冈:荒凉的山冈。
  • 䀨岭:尖锐的山岭。
  • 停轮:停下行程,停下车轮。
  • 惜白日:珍惜白天的光阴。
  • 买饭:购买饭食。
  • 青帘:指青色的窗帘,可能象征着宁静和清新。
  • 水米:水和米,生活必需品,这里说明其价格低廉。
  • 山柴:山上的柴火,指燃料。
  • :生活中的重要调味品和保鲜剂。
  • 乡语:地方方言,表达不全。

典故解析:

阳春县是诗人所处的地方,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诗中提到的“水米贱于布”说明了当地物价的低廉,反映出农村的经济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无,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态及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感慨。阳春县的环境和风土人情为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阳春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首句“小邑阳春县”即表明了诗歌的地理背景,紧接着“荒冈䀨岭尖”描绘出了一幅苍凉的自然景象,展现出诗人对环境的敏锐观察。中间两句“停轮惜白日,买饭爱青帘”则表现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惋惜,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生活的趣味。最后两句则揭示了经济条件的拮据,既有对物质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体现了诗人对乡土的深情与困惑。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朴实和艰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邑阳春县:介绍地点,强调地方的渺小与平凡。
  2. 荒冈䀨岭尖:描绘荒凉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3. 停轮惜白日:表达对光阴的惋惜,暗示时间的流逝。
  4. 买饭爱青帘:体现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5. 水米贱于布:揭示物价的低廉,反映经济困境。
  6. 山柴只换盐:强调生活的艰辛,柴火的价值不高。
  7. 欲询明日路:表现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8. 乡语不能兼:表达沟通的障碍,乡音无法传达复杂的信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米贱于布,山柴只换盐”,形成鲜明的对比。
  • 隐喻:如“青帘”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冈:象征孤独与贫瘠。
  • 白日:象征时间的宝贵与短暂。
  • 青帘:象征宁静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水米、山柴: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和经济的拮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帘”象征什么? A. 宁静
    B. 喧闹
    C. 贫穷
    D. 繁华

  2.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充满希望
    B. 不确定
    C. 乐观
    D. 消极

  3. 诗中“水米贱于布”反映了什么? A. 物价上涨
    B. 生活富裕
    C. 经济困境
    D. 社会繁荣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将释今无的《阳春县》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释今无更关注于生活的艰辛和乡村的困境,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出对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捧檄家山 渔父 有所见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龙兴灯夕 西湖山居灯夕 听演师琴 书里中所见 捧檄家山 冷泉观放水 春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犬旁的字 懋懋 玄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前街后巷 言行计从 工字旁的字 痛心绝气 遭遇不偶 壶浆箪食 乃情 宝盖头的字 百喙难辩 高壁深垒 地广人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