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7:35
去年伤北使,今日叹南驰。
云湿山如动,天低雨欲垂。
征夫行未已,游子去何之。
正好王师出,崆峒麦熟时。
去年我为北方的使者而感到悲伤,今天又对南方的奔波感到叹息。
雨云使山峦显得摇曳不定,天空低沉,似乎要下雨。
征夫的旅途仍未结束,游子又要去往何方?
正好在这时,王师准备出征,崆峒地区的麦子正成熟。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子华,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以忠诚与勇敢闻名,特别是在抵抗元朝入侵的过程中展现出极高的气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即事》作于南宋灭亡前夕,正值国家危亡之际。文天祥身处动荡的历史时期,感受到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无奈,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即事》是一首充满浓厚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文天祥通过“去年伤北使,今日叹南驰”两句,将自己对北方和南方的忧虑与感叹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他对国家分裂的痛心和对前途的迷茫。诗的开头就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接下来的“云湿山如动,天低雨欲垂”,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不安。自然界的动荡与阴沉,似乎在呼应着人间的动荡不安,既是对现实的直观反映,也是对心情的外化。
“征夫行未已,游子去何之”两句,表达了对游子和征战士兵的关切,生动体现出那个历史时期普通百姓的困境与无奈。最后一句“正好王师出,崆峒麦熟时”,则暗示了希望的曙光,虽然现状悲惨,但仍期待国家能够振兴,恢复往日的繁荣。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亡紧密相连,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爱国志士的深厚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动荡、个人无奈的深切感受,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与期盼。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内心的忧伤与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展现了他作为爱国者的坚定信念。
诗中“去年伤北使”中的“伤”指什么?
“云湿山如动”中的“如”作何解?
诗中提到的“崆峒”指的是哪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