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06
《六月二十五日会同官于贡院用前一绝分韵得相字》
天作元圣配,公非浅夫相。
乘风来帝旁,捧日到天上。
兵戎在呼吸,端委见力量。
三朝社稷臣,勋业谁辈行。
堂堂国伊周,勃辈安敢望。
清源始生地,风土至今王。
释氏从何得,抱送真不妄。
好事榜其堂,嘉名无以尚。
何人辄更改,有识为悽怆。
端同圣削迹,又类玄覆酱。
思贤旧观复,闻风懦夫壮。
堂上生辉光,如公名始唱。
奸骨死犹寒,如公昔为将。
画象出貂蝉,疑公尚亡恙。
平生蓼莪心,眷此应不忘。
嗟予生太晚,不识天人状。
版图犹未复,昼锦无由访。
维扬金系腰,叹息为谁放。
一麾忽南来,遗迹增慕向。
当于异梦处,祠堂为公创。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与个人的关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理想的追求。开篇提到“天作元圣配”,暗示这位圣人是天意所造,与帝王并肩而立。接着描绘这位人物的伟大,展示出其在历史舞台上的光辉和力量。通过“兵戎在呼吸”可看出,战乱时期的社稷,依靠有能力的臣子来保卫。而在对比古今时,诗人感叹如今的人们对古贤的追求与向往。
后面提到“释氏从何得”,暗示佛教的传入与影响,提出对传统文化与新思想的质疑。最终,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与思考,感叹自己生在一个错失良机的时代,无法亲历那些辉煌时刻。
王十朋,宋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高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时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当下社会的深切思考。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开头部分通过对“元圣”的赞美,展现出对伟人的崇敬,接着则通过对“兵戎”的描绘,强调了国家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诗中不断提及的历史典故和文化符号,构成了一幅丰富的历史画卷,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显示出其深厚的家国情怀。
而后半部分的情感转折,从对历史的敬仰转向对现实的无奈,诗人自觉身处一个错失历史机遇的时代,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遗迹的怀念。整首诗在豪放与婉约之间游走,既有对伟大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思索,构成了深刻而丰富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巨人的崇敬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中提到“天作元圣配”,这是对谁的称赞?
A. 历史人物
B. 普通人
C. 自己
D. 朋友
“兵戎在呼吸”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和平
B. 战争与力量
C. 忍耐
D. 忘却
与唐代杜甫的《春望》相比,王十朋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了历史人物的伟大和个人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痛心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和历史视角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