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1:58
十载长安五往来,立谈无语口慵开。
懒看龌龊随时士,谁是艰难济世才。
韦布岂无堪将相,庙堂未易贱蒿莱。
上书欲谒平间去,光范门前肯自媒。
我在长安已经往返了五次,见面时虽然立在那里,却无话可说,嘴巴懒得张开。
我懒得去关注那些随波逐流的庸才,谁才是真正能在艰难时刻帮助社会的人呢?
韦布的地位难道就不适合做将相吗?但在朝堂上,地位未必能轻视那些草芥。
我想上书去拜访平间,但在光范门前又是否能自我介绍呢?
刘过,字梦阮,号云山,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表达对社会的思考与个人情感。
《谒易司谏》创作于刘过对官场失望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无奈与对人才的渴求,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谒易司谏》是一首表达对社会时局深切思考的诗歌,诗人在长安的十年经历让他对官场的庸碌与社会的混乱感到无奈。“立谈无语口慵开”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话可说,显示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接下来的“懒看龌龊随时士”,则表达了他对那些随波逐流、缺乏担当的庸才的鄙夷,诗人渴望能有真正能在困境中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才俊。
诗中“韦布岂无堪将相”一句,暗指即使如韦布般的显贵,也未必能在朝堂上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反映出政治上的虚浮与不实。最后一句“上书欲谒平间去”,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但又流露出对自身能否实现这一愿望的质疑与不安。整首诗情感深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社会、对政治的深思和对自我价值的追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和对时局的批判,传达出诗人对真正才能的渴望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无奈。
诗人对庸才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赞赏
B. 鄙视
C. 中立
D. 不清楚
“十载长安”中的“十载”指的是?
A. 十个月
B. 十年
C. 十天
D. 十个季度
诗中提到的“韦布”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有名的家族
C. 一位诗人
D. 一种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