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4:01
浣溪沙(留别)
作者:刘过 〔宋代〕
着意寻芳已自迟。
可堪容易送春归。
酒阑无奈思依依。
杨柳小桥人远别,
梨花深巷月斜辉,
此情惟我与君知。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春天即将离别之际,内心的依依不舍与惆怅。他用心去寻找春天的芳华,已经显得迟缓。面对即将送走春天,心中难免感到可惜。酒宴已近尾声,心中却仍思念着离别的情景。杨柳依依的小桥,远去的人影让人感到孤独;梨花在深巷中,月光洒下斜辉,这份情感只有我和你能够理解。
此词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杨柳、梨花和月亮的意象在唐宋时期的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及思念的情感,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作者介绍:刘过,字文举,号静斋,宋代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词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婉约,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这首《浣溪沙》写于春天临近结束时,表达了诗人对春光即将逝去的惆怅与对朋友离别的感伤,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友谊与离别的普遍主题。
这首《浣溪沙(留别)》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开头两句“着意寻芳已自迟,可堪容易送春归”便直接引入主题,表现出对春天的追寻和即将送别的惆怅。接下来的“酒阑无奈思依依”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酒宴的结束让思念愈加浓烈,仿佛每一杯酒都浸透了离愁。
后面三句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杨柳小桥、梨花深巷,月光斜照,这些意象不仅美丽,更增添了离别的情感色彩。尤其“此情惟我与君知”,让整首词达到情感的顶点,表达了那种独特而深刻的情感,只有彼此才能理解的默契与惆怅。
整体来看,这首词在语言上清丽流畅,情感上细腻深刻,是一首值得反复咏唱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离别时的无奈与思念,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杨柳小桥”象征着什么?
“此情惟我与君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酒阑无奈思依依”中“酒阑”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两首作品,虽然主题相似,但在艺术表现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刘过的词更侧重于离别时的细腻情感,而李白则通过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一种更为广泛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