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1:47
《洞仙歌》
作者:杨芳灿 〔清代〕
几番邂逅,信十分閒雅。
不是矜持见时乍。
看银泥裙褶金屑檀槽,
贪顾曲,不觉酒阑镫灺。
也应怜宋玉,月夕霞朝,
为尔腰围瘦堪把。
秀色远山横好倩丹青,
写鬓影春风图画。
算标格真应伴才人,
坐翠竹丛边玉梅花下。
几次偶然相遇,真是十分悠闲雅致。
并不是因为矜持而在此刻显得羞涩。
看那银色泥裙的褶皱和金色的檀木香槽,
我贪恋这曲子,不觉酒杯已空灯也熄灭。
也应该怜惜宋玉,在月夜和朝霞中,
为了你那纤细的腰身而感叹。
美丽的色彩与远方的山峦交相辉映,
像春风中画出的鬓影图案。
这样标致的风采,真该与才子共伴,
坐在翠竹丛中玉梅花下。
杨芳灿,清代诗人,以词作而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情,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美的追求。
《洞仙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美的描绘,表达了对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缅怀。
《洞仙歌》是一首充满优雅与闲适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几次邂逅的描写,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开头几句即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享受与对美的敏感。银泥裙褶与金屑檀槽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美人的华丽装扮,令读者仿佛置身于她的身旁,感受那份迷人的气息。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宋玉,既是对古代才子佳人的讴歌,也暗含了对自身情感与生活的反思。美丽的女子与她的才情是诗中的重要主题,作者通过对这些形象的细腻刻画,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最后以翠竹与梅花相伴的意象,寓意着高洁与雅致,显示出诗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全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情感真挚,能够引发读者对美好生活的共鸣,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几番邂逅,信十分閒雅。
这句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几次偶然的相遇,流露出一种闲适与优雅的气息。
不是矜持见时乍。
表达了对相遇时羞涩矜持情感的否定,强调了自然与洒脱。
看银泥裙褶金屑檀槽,
描绘了美人的华丽装扮,银色和金色的对比,增加了视觉的华美感。
贪顾曲,不觉酒阑镫灺。
诗人沉醉于音乐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体现出一种忘我状态。
也应怜宋玉,月夕霞朝,
提到宋玉,说明对古代才子美人之情的怀念。
为尔腰围瘦堪把。
赞美女子的纤细身材,表现出对美丽的欣赏。
秀色远山横好倩丹青,
描绘出远山的秀丽与女子的美丽交相辉映,意象丰富。
写鬓影春风图画。
以画作的形式来展现女子的美,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
算标格真应伴才人,
认为如此才情与美貌的女子,理应有才子相伴。
坐翠竹丛边玉梅花下。
最后以竹林梅花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高洁的氛围,体现了理想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歌围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优雅情感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对美的执着追求。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与情感。
关于《洞仙歌》作者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杨芳灿是唐代诗人。
B. 杨芳灿以词作闻名于世。
C. 杨芳灿生活在现代。
D. 杨芳灿主要创作戏曲。
《洞仙歌》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生活的享受与美的追求。
C. 对政治的批判。
D. 对历史的回顾。
诗中提到的“宋玉”是指什么?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C. 一位历史人物。
D. 一种花。
通过对《洞仙歌》的深入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美学与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