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4:49
洞仙歌 都下喜逢丁雁水,即送其还赣南
作者: 龚翔麟 〔清代〕
秦淮杨柳,自旗亭一折。三见东风曲尘擘。
纵缄鱼系雁,章贡江遥,浑难解,盼远眉峰撰碧。
西勾新绿暗,谁料重逢,岭外骑骢绣衣客。
背锦郁孤台,青兕遗踪,正好向梦游人说。
喜绝少鹃声唤春归,奈别有催人,将离花发。
在秦淮的杨柳边,我在旗亭随意地折下柳枝。听到东风轻拂,曲调如烟雾般飘散。
我将缆绳系上鱼和雁,遥望章贡江,心中难以理解,只盼望远方的眉峰能凝聚成碧色的画卷。
西边新绿愈发浓郁,未曾料想会重逢,岭外骑着骢马的绣衣客。
在孤台背影中,青兕的遗踪正好对梦中的游人诉说。
欢喜得连杜鹃的声音都唤回春天,但奈何还有别离的催促,花朵已然凋谢。
作者介绍:龚翔麟(1640-1710),清代诗人,以词曲和诗歌闻名,风格清新雅致,常用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春天的思考,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别离的惆怅。
《洞仙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们的情感交织。开篇以“秦淮杨柳”引出场景,瞬间带入读者的视野,轻柔的风与柳条交织,形成一种温柔的氛围。诗中不断穿插着对友人的思念,尤其是“重逢”一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中的“青兕遗踪”不仅是对景的描绘,更是一种哲理的体现,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思考。而“少鹃声唤春归”则通过自然现象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变化,春天的归来带来了欢喜,但同时也伴随着离别的惆怅,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充满春意的画面,结合离别的伤感,展现了生活中的无常与珍贵,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例如,“东风曲尘擘”中,风被拟人化,增强了温暖的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惆怅,体现了人们在自然变换中感受到的情感波动。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哪个地方?
A. 秦淮
B. 章贡江
C. 孤台
诗中提到的“青兕”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美好
C. 春天
诗中表现的情感主要是?
A. 欢喜与离愁
B. 失落与忧伤
C. 愤怒与怨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