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5:59
原文展示:
独坐南窗月,悠然欲二更。
空庭疏雨歇,小苑淡烟横。
湖海怜多病,乾坤苦用兵。
旁皇清不寐,倚剑看欃枪。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坐在南窗下,月光洒落,悠然自得,快到二更时分。
空旷的庭院里,细雨已停,小花园里烟雾淡淡地弥漫。
湖海之间我为众多的病痛感到惋惜,天地间的纷争我也感到无奈。
深夜难以入眠,我倚着剑,看着墙角的长枪,心中满是思绪。
注释:
- 南窗:指朝南的窗户,古人常在此处读书、写诗,取其通风明亮之意。
- 二更:古代计时法,夜里11点至1点之间称为二更。
- 疏雨:细雨或小雨,形容雨势轻微。
- 淡烟:形容小苑中的雾气或烟雾,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湖海:指大海与湖泊,象征人生的波折与艰难。
- 旁皇:指心中惶恐不安。
- 不寐:指无法入睡,想得太多。
- 倚剑:指手中持剑,表现出一种清冷的气质。
典故解析:
- 湖海怜多病:这里有对历史上战争带来的痛苦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深切关怀。
- 乾坤苦用兵:表达出诗人对战乱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传庭(?-约1580),明代诗人,字子昇,号潜斋,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中,以诗歌表达内心情感,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极具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夏夜,诗人在月光下独坐,反思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历史的感悟。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夏夜独坐》是一首表现孤独与思考的诗,诗人在夏夜的宁静中,借助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社会动荡的感慨。前两句通过描绘南窗的月光与庭院的细雨,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气氛,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而后两句则转向对时局的反思,湖海之间的惋惜与乾坤之间的无奈,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整首诗在意象上与情感上都有着深厚的内涵,尤其是“倚剑看欃枪”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也传达出一种悲壮的责任感。透过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纷乱,诗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生命的无常。通过此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更能体会到历史与人生的沉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坐南窗月:描绘诗人独自坐在窗下,享受月光的宁静。
- 悠然欲二更:流露出一种从容的心态,快到深夜时分。
- 空庭疏雨歇:庭院中细雨已停,给人一种清新感。
- 小苑淡烟横:小花园中的烟雾轻柔,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湖海怜多病:感叹湖海之间的病痛,隐喻历史的苦难。
- 乾坤苦用兵:对人类战争的反思,暗示对和平的渴望。
- 旁皇清不寐:表现出内心的焦虑,难以入眠的状态。
- 倚剑看欃枪:表现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空庭疏雨”和“小苑淡烟”,展现出对称美。
- 比喻:用“湖海”代表人生的困境和苦难。
- 拟人:细雨与烟雾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夏夜的宁静与内心的纷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切关怀,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与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雅致与孤独,照亮诗人的思考。
- 雨:象征细腻与忧伤,暗示生活中的苦难。
- 烟:象征模糊与不确定,反映诗人的心境。
- 剑与枪:象征战斗与冲突,反映社会的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悠然欲二更”意指什么时间?
- A. 11点
- B. 12点
- C. 1点
- D. 2点
-
“湖海怜多病”中“多病”是指什么?
- A. 身体疾病
- B. 社会动荡
- C. 心理问题
- D. 自然灾害
-
诗人如何描绘夜晚的氛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夏夜独坐》,两者都在描写夜晚的情景,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故人的怀念,而后者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对时局的思考。两首诗在意境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古诗文阅读与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