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7:13
庭窄不容月,开窗偶见之。
怜余久飘泊,似尔亦分离。
今夕重相对,何人慰所思。
从知盈则蚀,惜此未圆时。
这庭院狭小,无法容下明月,偶尔开窗才得以看到。
我怜惜自己漂泊已久,仿佛你也在经历分离。
今晚我们再次相对而坐,谁来安慰我心中的思念?
从来就知道圆满会有缺失,真希望此刻的月亮能够圆满。
作者介绍:石渠,清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漂泊生涯中,反映了他对亲人或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孤独中对月亮的寄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
《八月初十夜坐月》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月亮的关系,折射出对孤独与思念的感受。开篇以“庭窄不容月”引入,狭小的庭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无奈,无法尽情欣赏明月,似乎也在映射他对生活的种种限制。而“开窗偶见之”则展现出一丝希望,虽小却依然能够与月亮相对,其实是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怜余久飘泊,似尔亦分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把自己与月亮的关系比作与心中思念之人的分离,表达了深刻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怀念。最后的“从知盈则蚀,惜此未圆时”则带着哲理的思考,表明人生中美好事物的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庭窄不容月”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通过“怜余久飘泊”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从知盈则蚀”反映了什么样的哲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