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张才甫知池阳》

时间: 2025-04-22 23:33:33

诗句

频向长亭折柳枝,客中送客动愁思。

未论莲社重分袂,第喜牙璋再把麾。

旁塞兵民须旧德,长淮风月待新诗。

行看紫诏求耆宿,正是霜天清晓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33:33

原文展示:

送张才甫知池阳
作者: 曹勋 〔宋代〕

频向长亭折柳枝,
客中送客动愁思。
未论莲社重分袂,
第喜牙璋再把麾。
旁塞兵民须旧德,
长淮风月待新诗。
行看紫诏求耆宿,
正是霜天清晓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愁绪与期待。诗中提到在长亭送别时,折柳枝以寄托离愁,心中满是愁思。虽然未能讨论莲社的重聚,然而仍然高兴地希望能够再次见到朋友。诗中还提到社会的动荡需要老一辈的德行来维持,而长淮的风月则期待着新诗的出现,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在霜天清晨的时候,正好可以去寻求年长的智者。


注释:

  • 频向:常常,频繁地。
  • 长亭:古时送别的地方,通常是亭子。
  • 折柳枝:折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柳树象征离别。
  • 莲社:可能指文学社团或某种集会。
  • 牙璋:古代的玉器,象征身份和地位。
  • 旁塞:指边疆地区,有兵民之意。
  • 长淮:指长江的淮河流域,风月象征美好的景色。
  • 紫诏:紫色的诏书,象征皇权或官职。
  • 耆宿:年长的智者或有学问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生活在宋代,字伯恭,号子真,擅长诗词,尤其在送别和抒情方面有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及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张才甫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期待,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希望借助文学和旧德来维持社会的稳定。


诗歌鉴赏:

《送张才甫知池阳》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愁思与期待。开篇“频向长亭折柳枝”即点明了送别的主题,柳树作为离别的象征,传递了诗人内心的惆怅。诗人在送别中不仅表现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还流露出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接着提到“未论莲社重分袂”,显示出对朋友重聚的渴望,虽然不能共度良时,但仍然心存希望。

诗中提到的“旁塞兵民须旧德”,不仅是对社会现状的反思,更是对传统道德的呼唤。诗人期待在动荡的环境中,能够依靠老一辈的智慧与品德来引导社会走向更好的未来。最后两句“行看紫诏求耆宿,正是霜天清晓时”则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尤其是对于智慧与知识的渴求,寓意着希望与重生。

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一种深刻的共鸣,既有离别的愁绪,又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频向长亭折柳枝:常常在长亭送别时折柳枝,象征离愁。
  2. 客中送客动愁思:在客中送走朋友,心中充满愁思。
  3. 未论莲社重分袂:未能讨论重聚的事,表达对友谊的珍惜。
  4. 第喜牙璋再把麾:但仍然希望再次相见,此句中“喜”字传达了期待。
  5. 旁塞兵民须旧德:在边疆地方,士兵和百姓需要旧时的德行来维持。
  6. 长淮风月待新诗:长淮的美景期待新的诗篇,象征着文化的延续。
  7. 行看紫诏求耆宿:出门时寻找智者,表现对知识的重视。
  8. 正是霜天清晓时:正值霜天清晨,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比作离别的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使得节奏感更强。
  • 象征:柳树、紫诏等意象象征着离别、权力和知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离愁与希望的交织,以及对友谊、社会道德和未来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时代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离别的场所,象征着分别。
  • 柳枝:离愁的寄托,传统文化中常用的送别意象。
  • 莲社:象征友谊团体,表达对友情的向往。
  • 紫诏: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体现对社会的关注。
  • 霜天清晓: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折柳枝”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重聚
    • C. 快乐
    • D. 旅行
  2. “长淮风月待新诗”中的“新诗”意味着什么?

    • A. 传统文学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诗人的作品
    • D. 旧的故事
  3. 诗人在送别时的心情是?

    • A. 快乐
    • B. 愁思
    • C. 忧伤
    • D.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同样表达送别情感与对未来的期待。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y 李白:描绘送别的景象与情感。

诗词对比

  • 曹勋《送张才甫知池阳》 vs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首诗同为送别题材,但曹勋更侧重于社会道德与未来的希望,而王勃则强调个人情感与离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包含众多宋代诗人的作品,供读者参考。
  • 《古诗词鉴赏指南》:详细解析古诗词的技巧与方法。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一 不寐 菩萨蛮十五首 其二 菩萨蛮 忆外,代人作 菩萨蛮 其六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二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一 菩萨蛮 月夕对玉簪独酌 文津阁本中庵集六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頁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霜结尾的成语 歳云 包含瓠的词语有哪些 先字旁的字 盛年不重来 前跋后疐 辨晰 宗门 亠字旁的字 仆仆亟拜 回惊作喜 止字旁的字 野荒民散 十指连心 透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