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3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33:33
送张才甫知池阳
作者: 曹勋 〔宋代〕
频向长亭折柳枝,
客中送客动愁思。
未论莲社重分袂,
第喜牙璋再把麾。
旁塞兵民须旧德,
长淮风月待新诗。
行看紫诏求耆宿,
正是霜天清晓时。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愁绪与期待。诗中提到在长亭送别时,折柳枝以寄托离愁,心中满是愁思。虽然未能讨论莲社的重聚,然而仍然高兴地希望能够再次见到朋友。诗中还提到社会的动荡需要老一辈的德行来维持,而长淮的风月则期待着新诗的出现,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在霜天清晨的时候,正好可以去寻求年长的智者。
作者介绍:曹勋,生活在宋代,字伯恭,号子真,擅长诗词,尤其在送别和抒情方面有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及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张才甫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期待,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希望借助文学和旧德来维持社会的稳定。
《送张才甫知池阳》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愁思与期待。开篇“频向长亭折柳枝”即点明了送别的主题,柳树作为离别的象征,传递了诗人内心的惆怅。诗人在送别中不仅表现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还流露出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接着提到“未论莲社重分袂”,显示出对朋友重聚的渴望,虽然不能共度良时,但仍然心存希望。
诗中提到的“旁塞兵民须旧德”,不仅是对社会现状的反思,更是对传统道德的呼唤。诗人期待在动荡的环境中,能够依靠老一辈的智慧与品德来引导社会走向更好的未来。最后两句“行看紫诏求耆宿,正是霜天清晓时”则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尤其是对于智慧与知识的渴求,寓意着希望与重生。
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一种深刻的共鸣,既有离别的愁绪,又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的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离愁与希望的交织,以及对友谊、社会道德和未来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时代的关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折柳枝”象征什么?
“长淮风月待新诗”中的“新诗”意味着什么?
诗人在送别时的心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