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3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33:32
登单于台
作者: 张蠙 〔唐代〕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天即将结束、边疆士兵归来的情景,独自登上单于台(古代的一种高台)。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黄河的水流向远方。沙地上翻滚的痕迹像波浪,急促的风声让人怀疑是否有雷鸣。诗人想要前往阴关,但阴关的门在早晨却始终打不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阴关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军事关口,常用来象征阻隔与险阻。它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前行道路的渴望与无奈。
作者介绍: 张蠙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描绘与思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边疆,表达了诗人在春末时节的孤独感与对远方的渴望,体现了边疆士兵的归来与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
《登单于台》是一首充满边塞气息的诗,张蠙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了边疆的自然景色与士兵的归来,渗透着一种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边兵春尽回”便将时节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暗示着春天的结束与边疆局势的变化。接着,诗人独自一人登上单于台,展现了他在大自然和历史的背景下的孤独感。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两句,以宏大的自然景象描绘了边疆的壮丽与辽阔,白日高悬与黄河奔流的形象,既展现了自然的伟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助。随着“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的描写,诗人通过风沙的变化,传达出一种紧迫感,似乎预示着潜在的危险。
最后两句“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前方道路的渴望与无奈。阴关的关闭象征着前路的艰难与不可知,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力感在此刻显露无遗。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结合,展现了边疆生活的复杂与深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示了孤独、渴望与无奈的情感,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阴关”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象
B. 阻碍与挑战
C. 人际关系
“沙翻痕似浪”中的“浪”指的是什么?
A. 水波
B. 沙地的痕迹
C. 风声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孤独与渴望
C. 忧伤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张蠙的《登单于台》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高处的景象与心境,但前者更侧重于边疆的孤独与渴望,后者则展现了壮丽的景色与豪情。两者皆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但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