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2:14
江水信浩渺,连山巧蔽亏。
端能上崄绝,故自识津涯。
灭没樯竿度,飘摇鹭羽迟。
何人倚舟望,亦爱此峰危。
江水浩浩荡荡,连绵的山峦巧妙地遮蔽了天空。
能够登上高耸的山崖,才会认得渡口的边缘。
船桅已经沉没在水中,飘摇的白鹭在水面上缓缓飞翔。
是谁倚着船望去,亦是爱慕这危峭的山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表现诗人心境。诗中的“江水”与“山峰”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思索。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以散文和诗歌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苏辙在金陵游览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反映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苏辙的《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见江亭》通过描绘江水与山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感慨。诗的开头两句“江水信浩渺,连山巧蔽亏”,以“浩渺”形容江水的辽阔,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而“连山巧蔽亏”则展现了山峦的奇妙形态,似乎在与江水相互辉映,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画面。
接下来的“端能上崄绝,故自识津涯”,诗人通过攀登高山,获得了对渡口的认知,暗示了对人生的理解与领悟。此处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险峻,也隐喻了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灭没樯竿度,飘摇鹭羽迟”,描绘了船桅沉没与白鹭摇曳的场景,突显了水面上的宁静与轻盈。最后一句“何人倚舟望,亦爱此峰危”,则把目光转向他人,表达了对同样景色的欣赏,形成了一个共鸣的氛围,仿佛在问世人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融合了对江山美景的描绘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生活的热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展现了苏辙对美的向往与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江水与山峰的结合,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思考,白鹭则代表了生命的自由与和谐。
诗词测试:
诗中“江水信浩渺”中的“浩渺”指什么?
诗中“何人倚舟望”表达了什么?
“灭没樯竿度”中的“樯竿”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苏辙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哲学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两者都展示了山水之美,却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