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4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44:51
年年苛吏伤王政,
往往红叛教条。
漳水有时生小草,
洞庭无地种馀苗。
伏龙雏凤应劳访,
绮季黄公底用招。
闻道紫枢开锡燕,
宝钉大銙赐天骄。
每年苛刻的官吏伤害了王朝的政令,
经常有人叛乱背离教条。
漳水有时会长出小草,
而洞庭却没有地可种余下的苗。
伏龙和雏凤应该辛勤地去探访,
绮季和黄公又能有什么用呢?
听说紫枢开设了恩赐,
宝钉大銙赐予了天子的骄子。
杨维桢(1280-1350),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仲明,号子华,出生于江西。杨维桢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咏物、咏史为主,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和卢养元书事二首 其二》写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忧虑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批判,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和官吏贪婪的失望。开头两句直接指向苛吏对王政的伤害,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动荡,而中间的自然意象则通过漳水与洞庭的对比,展示了生机与荒芜之间的强烈对比,暗示了人们在逆境中努力求生的无奈与渴望。后半部分提到的伏龙与雏凤则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然而又显得无奈,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有才华的人也难以施展。最后的紫枢与宝钉的提及,尽管象征了权力与恩赐,但却与前面的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隐含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腐败,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人才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苛吏”指的是哪种人?
A. 仁爱之士
B. 贪婪的官吏
C. 忠诚的士兵
D. 贫苦的农民
“漳水有时生小草”这句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生机与希望
B. 荒凉与绝望
C. 战争与动乱
D. 忍耐与坚持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个人情感
B. 自然景观
C.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D. 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