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2:18
狄武襄
作者:杨维桢
宾州海月光团团,
银花火树烧烂班。
将军如内客未敢,
捷书已昆仑关。
当时谏官疑武士,
岂知辨贼遽如此?
於乎,铜面将军今岂无?
世无丞相庞公甘老死!
在宾州的海面上,月光洒满一片,仿佛团团白云;
银花与火树交相辉映,把夜空映得绚烂夺目。
将军像是内客一样不敢轻举妄动,
捷报已经传到了昆仑关。
当时的谏官对武士心存疑虑,
岂能知道他们竟能如此迅速地辨认贼人?
唉,铜面将军如今难道没有人吗?
如今的世道,没有丞相庞公愿意甘心老死于此!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子华,号静斋,浙江人。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的理想和对社会的关怀,风格清新自然,常用典故,富有哲理。
《狄武襄》创作于元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争频繁,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将领和朝廷官员的疑虑与不满,同时也反映出对英雄将领的怀念与渴望。
《狄武襄》是杨维桢的一首寓意深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夜景,勾勒出一种美丽而又忧伤的气氛。开头两句,“宾州海月光团团,银花火树烧烂班”,生动地展现了月光和火树银花的美丽景象,象征着和平与繁荣的希望。然而,紧接着的“将军如内客未敢”,则转入对当前局势的深刻反思。
诗中提到的“捷书已昆仑关”,既是对战斗胜利消息的期待,也是对将军不敢轻举妄动的无奈。诗人通过“谏官疑武士”的描写,指出当时朝廷对武士的不信任,显示出政治的复杂与无奈。而最后两句则显露出诗人对历史英雄的追忆,对丞相庞公的惋惜,表现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真正英雄的渴望。
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与对比,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夜景,引入对将领和朝廷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英雄人物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时局的深刻关注。
“宾州海月光团团”中的“团团”指什么?
“捷书已昆仑关”中的“捷书”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丞相庞公”是指哪个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