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永安寺照上人房》

时间: 2025-05-04 10:45:27

诗句

草席蒲团不扫尘,松闲石上似无人。

群阴欲午钟声动,自煮溪蔬养幻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5:27

原文展示:

草席蒲团不扫尘,松闲石上似无人。
群阴欲午钟声动,自煮溪蔬养幻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草席和蒲团上落满了灰尘,松树下的石头上似乎没有人。正当阳光即将到达正午时,钟声响起,诗人自己在小溪边做着蔬菜,养活自己的幻影。

注释:

  • 草席:用草编织的席子,通常用作坐卧的垫子。
  • 蒲团:一种用蒲草做的坐垫。
  • 不扫尘:不去打扫的灰尘,暗示出一种懒散的生活状态。
  • 松闲:松树下的宁静与闲适。
  • 群阴:指树木的阴影,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欲午:即将到达正午的意思。
  • 钟声动:寺庙的钟声响起,打破了宁静。
  • 自煮溪蔬:自己在溪边煮菜,体现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
  • 养幻身:比喻以简单的饮食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詹,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宁静的追求,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恬静的隐逸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用“草席蒲团不扫尘”传达了一种随意和自然的生活状态,仿佛在告诉读者,生活的本质在于放松与自在,而不在于追求过于严谨和整洁。接下来“松闲石上似无人”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在沉默中进行,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群阴欲午钟声动”一句,钟声的响起打破了这种宁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的召唤。这里的“钟声”反映了寺院的宗教气息,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世俗的干扰。而“自煮溪蔬养幻身”,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外界的干扰,依旧选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展现了他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意象和自然的情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席蒲团不扫尘:在草席和蒲团上,尘土未曾打扫,表现出一种懒散的生活态度。
  2. 松闲石上似无人:松树下的石头上,看似无人,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3. 群阴欲午钟声动:树木的阴影准备迎接中午,钟声响起,打破了宁静。
  4. 自煮溪蔬养幻身:在小溪边自己煮蔬菜,以简单的生活维持自己的生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草席蒲团”与“松闲石上”,形成对称。
  • 隐喻:通过“幻身”来表达诗人内心对自我和生存的思考。
  • 意象:自然景观的描绘,如草席、蒲团、松树等,体现隐逸的生活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省,展现了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草席: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 蒲团:代表心灵的安宁与静谧。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寿,隐逸生活的理想。
  • 钟声:时间的流逝与世俗的干扰。
  • 溪蔬:象征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草席”和“蒲团”分别指什么? A. 座位 B. 床铺 C. 餐具

  2. “群阴欲午”的意思是? A. 阴影准备结束 B. 阴影即将到达中午 C. 阴影消失

  3. 诗中的“自煮溪蔬”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奢华 B. 自给自足 C. 忙于应酬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鹿柴》更强调了山水的美与人心的宁静,而《永安寺照上人房》则更侧重于隐逸生活的自给自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乙丑二月一日泊晚刘承华见约携酒殽同饯刘廷宣地官宁夏送赏 春日送客即事 山行有感 庐山杂兴 其三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丙寅十月二十二日孟坚理旧箧见纯老送行诗有见及语因次其韵三首 其三 十闰诗 其九 闰除夕 北望裕溪口 龙江送别图 咏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人逢喜事精神爽 红颜薄命 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云蒸泉涌 艳波 矛字旁的字 归邪返正 一字旁的字 欢若平生 槍槍铰铰 嘉课 蕃薯 泣血椎心 立刀旁的字 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