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9:59
东吴赤壁后,濡须亦恶战。
力争到淮南,始可固江甸。
水陆攻合肥,此口成急漩。
远江烟霭中,一望青如淀。
下有濡须水,上有濡须山。
巢湖出何处,还入窦湖间。
隔水对两军,夹水立两坞。
春水方生时,曹公去宜早。
猘子孙仲谋,以江为深沟。
濡须争战后,更到皖水头。
这首诗讲述的是赤壁之战之后,吴国在濡须进行激烈的战斗。为了巩固江边的防线,吴军努力向淮南进发。水陆并攻合肥,这个地方成了急流漩涡。在远处的江面上,烟雾缭绕,青色像深水一样。濡须有水流下,有山峰耸立。巢湖的水流从何而来,又流入窦湖之间。两军隔水对峙,水面上夹着两座军营。春水刚刚开始上涨,曹操应当尽早出发。孙权像猘子一样,以江河作为深沟。经过濡须的激战后,吴军还会继续向皖水的上游挺进。
作者介绍:洪繻,清代诗人,擅长描写历史事件,作品富有英雄气概,常表现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背景是对三国历史的回顾,尤其是赤壁之战后吴国的军事策略与历史影响。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北望裕溪口》是一首具有强烈历史感和战斗气息的诗作,作者通过对赤壁之战后吴国军事形势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与战略的重要性。诗中细致入微的地理描写,不仅展示了战地的环境,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诗的前半部分集中在对战斗场景的描绘,表现出吴国在濡须的坚决抵抗,尤其是“水陆攻合肥,此口成急漩”一句,生动展现出战斗的紧迫感和复杂的地形条件。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未来的展望,提示曹操应当早早出发,暗含着对敌我形势的洞察与深思。整首诗在气势上高亢激昂,情感上则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与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历史的深刻影响和对未来战局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东吴赤壁后,濡须进行怎样的战斗?
诗中提到的“曹公”指的是谁?
“下有濡须水,上有濡须山”这句诗体现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