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9:22
门前槐已长,庭内草自生。
所欠园中竹,多种渠几茎。
此君真可爱,非独王猷情。
有时吟咏暇,入园得闲行。
所幸笋萌出,次第阴可成。
使神宇爽,渐觉眼界清。
最是秋雨夜,风来。
在我家门前的槐树已经长高,庭院里的草也自然而生长。
我所需要的园中竹子,正好种了几根。
这竹子实在可爱,不仅仅是因为王安石的情怀。
有时闲暇吟咏时,我会进入园中悠然散步。
幸好竹笋开始萌发,逐渐在阴凉处茁壮成长。
使我的神情愉快,渐渐觉得眼界开阔。
最美的是秋雨的夜晚,微风轻轻吹来。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在诗中表现出对竹子的喜爱,传达了高洁的品格和志向。诗中提到的“王猷情”便是指王安石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竹的喜爱和赞美。
俞桂,生活于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蕴含哲理。
《种竹》作于诗人闲适的生活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种植竹子的乐趣,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种竹》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自然气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庭院中的槐树与草地,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悠闲的生活态度。诗中种竹的行为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更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节操和高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闲暇时的吟咏与散步,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每一根竹笋的成长都使他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而在秋雨的夜晚,微风轻拂,更是将这种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心灵相结合,达到一种宁静而清新的境界,令人心向往之。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诗中提到的“王猷情”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王安石
D. 白居易
诗中“笋”指的是什么?
A. 蜜蜂
B. 竹子的嫩芽
C. 树木
D. 花朵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战争
B. 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C. 爱情
D. 失落与悲伤
《种竹》与郑燮的《竹石》同样表现了竹子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但《竹石》更多地强调了竹子的坚韧与不屈,而《种竹》则侧重于生活的闲适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意境上互为映衬,展现了竹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