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0:25
原文展示:
吟轴捲还开,行歌兴尽回。
买花浇换叶,开径扫苍苔。
巾学凉纱样,衣从薄苧裁。
潘郎羞鬓白,多是为秋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吟唱的卷轴再度展开,歌声在兴致已尽后悄然回转。买花是为了浇灌新叶,清扫小路上的青苔。头巾仿佛凉爽如纱,衣服则用薄麻裁制而成。潘郎因白发而感到羞愧,这多半是由于秋天的到来。
注释:
- 吟轴:指吟唱的卷轴,古时诗人常用来写诗或吟唱。
- 浇换叶:用浇灌的方式更换或滋养新叶。
- 苍苔:青苔,生长在阴湿的地方,常见于古道或庭院。
- 巾学:头巾,形状轻薄如纱的头巾。
- 薄苧:薄麻,指用麻制成的轻薄衣物。
- 潘郎:潘郎是一个典型的代称,可能指代某个年轻人或情人。
- 鬓白:指头发变白,常常与年纪的增长有关。
典故解析:
“潘郎”可能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情感角色代称,表示恋人或年轻人。诗中提到的“羞鬓白”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尤其在秋天的背景下,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生活在宋代,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秋咏》创作于深秋时节,诗人在此时感受到季节变换带来的心境变化。秋天不仅是自然界的转变,也是人生哲理的反思,诗人借此表达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与对秋天的深情吟咏。
诗歌鉴赏:
《秋咏》是一首通过描绘秋天景象而引发内心感受的诗作,整体基调既有淡淡的忧伤,又不乏对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以“吟轴捲还开”引入,给人一种悠扬的艺术氛围,接着用“行歌兴尽回”表现出一种对往日欢乐时光的怀念。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买花、浇叶、扫苔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关注。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将目光聚焦在自身感受上,“巾学凉纱样,衣从薄苧裁”以轻薄的衣物象征了秋天的凉意和生命的脆弱。而最后两句“潘郎羞鬓白,多是为秋来”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通过潘郎的羞愧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诗中深沉的秋意在此时达到顶点,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吟轴捲还开:诗人回忆起往日的吟唱,象征着艺术与情感的延续。
- 行歌兴尽回:兴致已尽的歌声,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消逝。
- 买花浇换叶:通过买花浇灌新叶,表现出对生命的渴望与维护。
- 开径扫苍苔:清扫小路,象征着对过往的整理与反思。
- 巾学凉纱样:轻盈的头巾描绘出秋天的清凉。
- 衣从薄苧裁:薄麻的衣物展示了季节的转换和生命的脆弱。
- 潘郎羞鬓白:潘郎的羞愧反映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
- 多是为秋来:秋天的到来成为这一切情感的引发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轻薄的衣物比作秋天的气息,增强了季节的感觉。
- 对仗:全诗工整对仗,展现了传统诗词的韵律美。
- 意象:通过秋天的景象表现内心的感受,如花、叶、苍苔等都寓意着生命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珍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同时也传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吟轴:象征诗人的艺术追求与生命的延续。
- 花、叶:代表新生和变化,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 苍苔: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巾、衣:体现了秋天的凉意与生活的变化。
- 潘郎:代表年轻与青春的逝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吟轴捲还开”有何含义?
- A. 继续吟唱
- B. 停止吟唱
- C. 遗忘过去
- D. 开始新的创作
-
“潘郎羞鬓白”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诗中提到的“薄苧”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麻布
- C. 一种树叶
- D. 一种丝绸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秋色》:描绘秋天山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秋夕》:同样以秋天为题材,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秋咏》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秋咏》更侧重于自然与自我情感的描绘,而《月夜忆舍弟》则更关注亲情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 研究古代诗词的相关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