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8:31
《蝶恋花》 作者: 陈方恪 〔清代〕
惆怅年时歌舞地。
为问修眉,可抵吴山翠。
谁惜云萍无好计。
锦帆又逐天涯起。
阑外行云楼下水。
夜夜银屏,还共人无睡。
凉叶静传归后意。
夜深明月移秋被。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日欢乐时光的惆怅与追忆。诗中提到的“修眉”与“吴山翠”,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云萍无好计”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漂泊。锦帆逐浪,暗喻人生的无常与追寻。夜晚的宁静与明月的照耀,勾勒出一种孤寂的心境,深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思绪与情感。
作者介绍:陈方恪,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主要以词作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生活的某个阶段,意在表达对青春年华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蝶恋花》是一首音律优美且情感深邃的词作。全词以惆怅的情绪为主线,通过对美好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开篇“惆怅年时歌舞地”便将情感基调设定为忧伤,紧接着提问“修眉,可抵吴山翠”,既是对美丽的赞美,又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云萍”作为人生的象征,揭示出漂泊带来的无助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多次转折,最终在“夜深明月移秋被”中达到了情感的高潮,表现了孤独与思念的交织。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清代词人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惆怅年时歌舞地”中表达的情感是:
A. 欢乐
B. 惆怅
C. 愤怒
诗中“云萍”象征什么?
A. 美丽
B. 漂泊与无助
C. 财富
“夜深明月移秋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