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6:39
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
作者: 孙诒燕 〔清代〕
紫金山势郁崔巍,
胜国幽宫冷翠微。
石兽宵寒颓阙在,
铜驼草长故宫非。
江东无复钟王气,
泗上由来有布衣。
麦饭一盂何处觅,
西风落日怅魂归。
紫金山的山势郁郁葱葱,巍峨壮丽,
胜国的幽静宫殿在微冷的翠色中。
石兽在寒夜中显得颓废,
铜驼长草,让故宫显得不再生机。
江东再无钟王的气象,
泗水之上历来只有布衣的清贫。
麦饭一碗在何处寻找?
西风落日让我怅然魂归。
孙诒燕(1766年-1849年),字仲明,号静斋,晚号青山,清代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精通诗文及书法。他的诗风清新,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诗创作于诗人随侍伯父谒孝陵时,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孝陵作为明朝皇帝的陵墓,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荣耀,而诗人在这里感受到的却是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哀愁。
《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是一首富有历史沉思与个人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紫金山的景色,生动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首先,诗人以“紫金山势郁崔巍”开篇,展示了自然的壮丽,随后通过“胜国幽宫冷翠微”引入孝陵的氛围,冷清而庄严。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石兽和铜驼,暗示历史的沧桑与遗忘。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与历史做了一番交汇,提到“江东无复钟王气”,表现了对过去盛世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最后两句“麦饭一盂何处觅,西风落日怅魂归”更是将个人情感推向高潮,西风与落日构成了生命的无常,麦饭象征着平淡的生活,恰恰反映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历史的沉重,情感深邃,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无奈,体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的“紫金山”位于哪个城市?
“江东无复钟王气”中的“钟王气”指的是什么?
“西风落日怅魂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登高》(杜甫)与《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均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杜甫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与苍凉,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孙诒燕则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带来的失落感。
总结:两首诗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通过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