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

时间: 2025-05-04 00:16:39

诗句

紫金山势郁崔巍,胜国幽宫冷翠微。

石兽宵寒颓阙在,铜驼草长故宫非。

江东无复钟王气,泗上由来有布衣。

麦饭一盂何处觅,西风落日怅魂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6:39

原文展示

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
作者: 孙诒燕 〔清代〕

紫金山势郁崔巍,
胜国幽宫冷翠微。
石兽宵寒颓阙在,
铜驼草长故宫非。
江东无复钟王气,
泗上由来有布衣。
麦饭一盂何处觅,
西风落日怅魂归。

白话文翻译

紫金山的山势郁郁葱葱,巍峨壮丽,
胜国的幽静宫殿在微冷的翠色中。
石兽在寒夜中显得颓废,
铜驼长草,让故宫显得不再生机。
江东再无钟王的气象,
泗水之上历来只有布衣的清贫。
麦饭一碗在何处寻找?
西风落日让我怅然魂归。

注释

  • 紫金山:位于南京,是明代皇帝的陵墓所在地,象征着皇权与历史。
  • 胜国:胜利的国家,指代明朝。
  • 幽宫:指孝陵,指代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环境偏冷清。
  • 石兽:陵墓前的石雕兽,象征守护。
  • 铜驼:指古代的铜驼雕塑,曾是皇宫的装饰物。
  • 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历史上是吴国的地盘。
  • 钟王气:指钟鸣和王者的气概,象征豪杰气概。
  • 布衣:指平民百姓,强调贫寒。
  • 麦饭:指简单的食物,象征生活的清贫。
  • 西风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诒燕(1766年-1849年),字仲明,号静斋,晚号青山,清代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精通诗文及书法。他的诗风清新,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随侍伯父谒孝陵时,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孝陵作为明朝皇帝的陵墓,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荣耀,而诗人在这里感受到的却是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哀愁。

诗歌鉴赏

《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是一首富有历史沉思与个人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紫金山的景色,生动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首先,诗人以“紫金山势郁崔巍”开篇,展示了自然的壮丽,随后通过“胜国幽宫冷翠微”引入孝陵的氛围,冷清而庄严。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石兽和铜驼,暗示历史的沧桑与遗忘。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与历史做了一番交汇,提到“江东无复钟王气”,表现了对过去盛世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最后两句“麦饭一盂何处觅,西风落日怅魂归”更是将个人情感推向高潮,西风与落日构成了生命的无常,麦饭象征着平淡的生活,恰恰反映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历史的沉重,情感深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紫金山势郁崔巍:描绘了紫金山的巍峨壮丽,表现出自然的雄伟。
  2. 胜国幽宫冷翠微:胜国的幽静宫殿,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暗示历史的沉重。
  3. 石兽宵寒颓阙在:夜晚的石兽显得颓废,象征着历史的守护者也在时光中失落。
  4. 铜驼草长故宫非:铜驼的草长得繁茂,故宫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5. 江东无复钟王气:江东不再有昔日英雄豪杰的气概。
  6. 泗上由来有布衣:泗水地区自古以来是平民百姓的象征,反映社会的变化。
  7. 麦饭一盂何处觅:简单的食物在何处寻找,表现了生活的清贫。
  8. 西风落日怅魂归:西风与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诗人的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紫金山势郁崔巍”与“胜国幽宫冷翠微”,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西风落日”比喻时间流逝,生命的无常。
  • 象征:石兽、铜驼等象征历史的沧桑与遗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无奈,体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金山: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
  • 幽宫:象征历史的冷清与孤独。
  • 石兽:象征历史的守护与沧桑。
  • 铜驼:象征过去的辉煌与现今的衰败。
  • 江东:象征英雄气概的消逝。
  • 麦饭:象征生活的简朴与平淡。
  • 西风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紫金山”位于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南京
    • C. 上海
    • D. 杭州
  2. “江东无复钟王气”中的“钟王气”指的是什么?

    • A. 皇权气息
    • B. 战士豪情
    • C. 文人风雅
    • D. 商贾繁华
  3. “西风落日怅魂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激动
    • D. 愤怒

答案

  1. B. 南京
  2. A. 皇权气息
  3. B.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登高》(杜甫)与《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均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杜甫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与苍凉,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孙诒燕则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带来的失落感。

总结:两首诗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通过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子陵濑 王君便衣挽章其子迁其母同穴 岩泉别诸弟 旅怀 归括苍如山堂挈家出宅 和张倅湖上十绝 甲辰岁进诗一编孝宗许其清新翌旦宣谕宰执召 寄题杨先辈雾隐 晨起 感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T细胞 包含喣的词语有哪些 三怨成府 藩援 元修菜 恶迹 玄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令闻令望 靑字旁的字 压膝 雍容文雅 河鱼天雁 菲食薄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