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4:24
过东莞伯墓
作者: 樊起龙 〔明代〕
毬石狮岩势欲吞,
霸图雄业一丘存。
登坛结士先刑赏,
倚剑观星识至尊。
荒冢有花开二月,
断碑无字落孤村。
东南半壁今还古,
赤帜何人候虎门。
这首诗描绘了东莞伯墓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石狮岩的险峻,仿佛要吞没一切,昔日的霸业如今只剩下一丘荒土。作者登上高台,与士人们商讨政务,凭剑观星以识别天子的尊贵。荒芜的坟墓上二月的花开得灿烂,而那断碑上无字,孤零零地矗立在村落中。东南的半壁山河,如今已变得古老,谁又在虎门守卫着赤色的旗帜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樊起龙,明代诗人,才华横溢,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富有激情与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写东莞伯墓,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国家未来的关注。
这首《过东莞伯墓》通过对东莞伯墓的描写,折射出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落寞。开篇以“毬石狮岩势欲吞”展现自然的壮美和历史的沉重,暗示着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凉。接下来,诗人通过“登坛结士先刑赏”表达出对政治权力的思考,既有对士人的重视,也揭示了权力背后的复杂关系。
“倚剑观星识至尊”则显示了诗人渴望明辨是非的心态。自然与历史的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时空的错位,荒冢与花开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生命与死亡、荣光与遗忘的交织。最后两句“东南半壁今还古,赤帜何人候虎门”不仅表达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令人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责任感到深切的忧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东莞伯墓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反思。它不仅是对过去英雄的缅怀,也是对未来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赤帜”象征什么?
诗的第一句中提到的“毬石”指的是什么?
诗中“荒冢有花开二月”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