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松关》

时间: 2025-05-07 08:16:46

诗句

竹林行尽到松关,分付双松为把门。

若放俗人来一个,罚渠老瓦十分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6:46

原文展示:

竹林行尽到松关,
分付双松为把门。
若放俗人来一个,
罚渠老瓦十分盆。

白话文翻译:

当我走过竹林,来到松树的关口,
叮嘱那两棵松树要把门守好。
如果放一个凡人进来,
就罚他用十个瓦盆去清理。

注释:

字词注释:

  1. 松关:松树的关口,这里指竹林尽头的松树。
  2. 分付:叮嘱、托付。
  3. 俗人:指普通人、世俗之人。
  4. 罚渠:惩罚他。
  5. 老瓦:旧瓦,指用来盛水或清理的器皿。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松树与竹林的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和清雅的象征,反映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其自然清新、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 《松关》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排斥,体现了隐逸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

《松关》这一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清净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竹林行尽到松关”,以竹林为引,松关作为转折,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幽深。接着,诗人以“分付双松为把门”来强调对自然的珍视和保护,意在表达希望松树能够守住这份清幽,不受世俗打扰。

“若放俗人来一个,罚渠老瓦十分盆”则是诗人对世俗之人的一种调侃与警惕。这种处罚的设想,既是对世俗人入侵这一宁静生活的反感,也反映出诗人保护自我内心世界的决心。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渴望,构建了一个理想的隐逸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林行尽到松关:作者走过竹林,来到松树所形成的关口,暗示一个宁静的场所。
  2. 分付双松为把门:对松树的叮嘱,表现出对这片宁静的珍惜。
  3. 若放俗人来一个:表达对世俗之人闯入的厌恶。
  4. 罚渠老瓦十分盆:用惩罚的方式来维护这份宁静,具有幽默感。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松树拟人化,赋予其守门的职责,增加了趣味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对世俗的排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竹林:象征清雅、宁静的环境。
  2.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寿,寓意高洁。
  3. 俗人:代表世俗的喧嚣与纷扰。
  4. 老瓦:象征繁琐的生活琐事,强调清理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松关”指的是哪里? A. 竹林尽头
    B. 山顶
    C. 河边

  2. 诗人希望松树做什么? A. 画画
    B. 把门
    C. 唱歌

  3. 诗中“罚渠老瓦十分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反感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松关》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鹿柴》更加注重山水的描写,而《松关》则强调对世俗生活的抵制,二者都展现了隐逸的情感。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诗人在表达隐逸思想时,所采用的意象和情感基调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雇我老非题柱客 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雇我老非题柱客 病中口占 病中答客 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五 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二 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一 马上口占感梅感事二首 其二 送蒙斋赴召六首 其四 二月道中效赵章泉体四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桓的词语有哪些 爻字旁的字 独揽大权 求神问卜 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五色挂钱 巨杰 盈科后进 朾蚁 包含澄的成语 舌字旁的字 三不拗六 可圈可点 贝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梨雪 反犬旁的字 庆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