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5:31
深窗梦觉,正屋角风筝,才弹仍住。最伤寄旅。动天涯万感,此情难赋。漫作寒螀,毕世凄凉自取。向何许。借一笛谱酬,还倚疏树。频岁归计阻。况独听钟鸣,倍添酸楚。暗楼邃宇。只秋钲频送,更无人语。怕绕荒庭,坠叶纷纷似雨。断肠处,想闺中夜砧尤苦。
梦中醒来,透过深窗看到窗外,正好是屋角飘动的风筝,刚刚弹起的乐声却又停了下来。最令人伤感的是在外寄居他乡的孤独。心中无尽的感慨翻涌而来,这种情感难以用言语表达。就像漫无目的的寒虫,自己选择了凄凉一生。向何方去呢?借一支笛子来谱写心曲,依靠在疏落的树下。每年归乡的计划屡屡受阻,更何况独自听着钟声,倍感心中的酸楚。幽暗的楼宇里,只有频频的秋声响起,再无人与你交谈。害怕在荒凉的庭院中徘徊,落叶纷飞如雨。心如刀绞,想起闺中夜晚的敲砧声更是令人心痛。
黄侃,近代诗人,字逸民,号白云,江苏人。黄侃在古文、诗词方面造诣颇深,是清末民初时期的重要文学人物之一。他的诗风兼具古典与现代,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扫花游》写于诗人晚年,正值社会变革时期,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矛盾交织,使得诗作中充满了对时局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此诗以清冷的秋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篇“深窗梦觉”,通过梦的意象引入,展现出一种朦胧的境界。接着,随着“屋角风筝”的出现,进一步渲染出一种似有似无的触感,仿佛在暗示着人生如梦,转瞬即逝。诗中不断出现的“寄旅”、“寒螀”等意象,揭示了诗人对他乡孤独生活的深切体会,思绪纷飞,难以自已。
其次,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疏树”、“秋钲”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使得情感更加细腻。尤其是“频岁归计阻”,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的渴望,但现实的无情又让他心痛不已。
最后,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断肠处,想闺中夜砧尤苦”的高潮,情感的浓烈与细腻,令人心生共鸣。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孤独、思乡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秋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凄凉的美,令人深思。
诗中“深窗梦觉”意指:
A. 睡觉的状态
B. 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
C. 在梦中醒来
D. 看到风筝飘动
“寄旅”主要表达了诗人的:
A. 喜悦
B. 孤独
C. 兴奋
D. 希望
诗中提到的“寒螀”象征:
A. 生命的希望
B. 孤独与凄凉
C. 快乐与幸福
D. 亲情的温暖
答案:1.C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