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7:25
扫花游
作者:吴藻
石梁到否,记倦旅天涯,素襟尘涴。
胜游未果,便沧州四壁,少文空卧。
梦入琼台,不辨芙蓉万夺。
晓风大怕碧海夜寒,明月吹堕。
瑶佩声锁锁。定误认王乔,玉笙教和。
好春又左。算桃花洞口,几番红过。
一箸胡麻,一道溪流翠锁。
似真个,化仙衣蝶飞云破。
在石桥那边吗?我记得这次旅途让我感到疲惫,衣襟沾染了尘土。
游玩的美好未能实现,只能在沧州的四壁之下,空虚地卧着。
梦中进入了仙境,不辨那万朵芙蓉花的美丽。
清晨的风让我害怕碧海的寒冷,明月将我吹散。
瑶琴的声音锁住了我的心,误以为是王乔在演奏,玉笙也随之和鸣。
春天又走向左边,想想桃花洞口,几度花红。
一根筷子夹着胡麻,一条溪水翠绿锁住了视线。
真像是,化作仙女的衣裳,蝴蝶飞舞在云间破晓。
作者介绍:吴藻(约1642—1717),字君实,号紫石,江苏常熟人,清代诗人。吴藻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尤注重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的疲惫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扫花游》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诗作,展现了吴藻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以旅途的疲惫为引子,映射出诗人内心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开篇的“石梁到否”引人入胜,既是对旅途的询问,也暗含了对人生道路的探讨。
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联系,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思索。中间部分“梦入琼台,不辨芙蓉万夺”,将梦幻与现实交织,构建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美感,令人向往。诗人用“晓风大怕碧海夜寒,明月吹堕”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展现了人在广袤自然面前的渺小。
最后,诗人以“似真个,化仙衣蝶飞云破”结束,意象的转变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与解脱,仿佛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石梁”指的是什么?
“晓风大怕碧海夜寒”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桃花洞”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吴藻的《扫花游》更加注重对个人内心感受的描绘,李白则更强调自然的壮丽与豪情。两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