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2:5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2:58:13
墙倚秋千倦。斜阳下无端心事凌乱。莺痴绿老,鹃哀红谢,韶华逾半。生憎欺鬓东风,青蔓染霜丝吝换。问连朝饾饤阴晴,珍劝加衣谁管。算来春色无多,三分有二,归期非远。系春不住,柳梢眉蹙,芍围腰减。纵教赶上江南,已孤负探芳手眼。更何堪引逗情丝,飞霙弄晚。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倚着秋千,感到疲倦。斜阳下,心中没有具体的忧虑,却是杂乱无章。黄莺因春色渐老而失去活力,杜鹃因花期已尽而哀伤,时光已过半。诗人厌恶东风无情地催白了鬓发,青藤染上霜丝,不愿更换新衣。问候几天的天气变化,谁来关心我是否需要加衣?春天的色彩已不多,三分之二已经过去,归来的日子不远了。春天的时光已不再,柳梢上眉头紧蹙,芍药的腰身也渐渐减弱。即使能赶上江南的春光,也已辜负了我探芳的手眼。更何况这情丝被引逗,飞舞的细雨又在傍晚时分撩动心绪。
杨玉衔,清代诗人,生平较为晦涩,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其诗风婉约,情感细腻,对生活的感悟深刻,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变革之际,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反映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诗的开头以“墙倚秋千倦”引出,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略显疲惫的场景,给人以宁静却又忧伤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莺痴绿老,鹃哀红谢”展现了春天的逝去,鸟儿和花卉的凋零象征着青春的流逝,使人倍感惋惜。
在描写东风催白鬓发时,诗人将个人的衰老与自然景象相对比,进一步加深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情感受。诗中提及的“春色无多”更是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珍贵,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
通过“柳梢眉蹙,芍围腰减”,诗人以生动的意象表现出春天的离去与自身的忧愁,展现了情感的深邃与细腻。结尾处的“飞霙弄晚”更是将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纠结结合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表现出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诗中“生憎欺鬓东风”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柳梢眉蹙”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