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京邸忆家》

时间: 2025-05-02 20:56:48

诗句

柳色黄金宛宛舒,凝寒方尽已春馀。

长安万里同为客,归雁曾无记远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56:48

原文展示:

柳色黄金宛宛舒,凝寒方尽已春馀。
长安万里同为客,归雁曾无记远书。

白话文翻译:

柳树的颜色像金色一样,柔柔地展开;
寒冷的天气刚刚过去,春天的余韵已经显现。
长安在万里之外,大家都是旅人;
归来的大雁却没有写下远方的消息。

注释:

  • 柳色:指柳树的颜色,春天柳树发芽,色彩鲜艳。
  • 黄金宛宛:形容柳树的颜色如金子般光辉,"宛宛"形容柔和舒展的样子。
  • 凝寒:指冬天的寒冷还未完全消散。
  • 春馀:春天的余韵,指春季过后的感觉。
  • 长安: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象征着繁华与远方。
  • 归雁:指归来的大雁,象征着故乡。
  • 远书:远方的书信,表示思念的传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龙云,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为主,风格清新而含蓄,常表现出游子心中的孤独与乡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在远方的京城思念故乡。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用柳树的生长和归雁的飞来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京邸忆家》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在京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篇以“柳色黄金宛宛舒”描绘出春天的生机,柳树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复苏,反映了春天的气息。然而,接下来的“凝寒方尽已春馀”则暗示着冬天的寒冷渐渐过去,但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却依然萦绕在心头。

“长安万里同为客”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长安这个繁华都市的无奈和孤独感。长安虽美,但对身处他乡的诗人来说,依然是异乡的感觉,心中有着无法言说的苦涩。最后一句“归雁曾无记远书”则是通过归雁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归雁象征着归家的希望,但却没有带来任何关于故乡的消息,让人感到更深的失落与无奈。

整首诗在春天的背景下,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情感细腻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色黄金宛宛舒:柳树春天发芽,颜色如金般明亮,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恢复。
  2. 凝寒方尽已春馀:寒冷的冬天刚刚过去,春天的余韵开始显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及季节的变化。
  3. 长安万里同为客:虽然长安繁华,但对远道而来的游子而言,依然是客人,表示孤独与漂泊。
  4. 归雁曾无记远书:归来的大雁没有带来关于故乡的消息,进一步强调了思乡之情的深切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金”比喻柳树的颜色,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春天的美好与游子的孤独。
  • 拟人:将大雁拟人化,赋予它们传递情感的能力,增强了思乡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渴望。通过春天的景象与归雁的意象,深刻表达了游子心中的无奈与乡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复苏,亦代表着对故乡的思念。
  • 长安:象征繁华与孤独,反映出游子心中的无奈。
  • 归雁:象征归乡的希望与失落,传达了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柳色黄金宛宛舒”中的“黄金”是指什么? A. 葱绿的叶子
    B. 金色的阳光
    C. 柳树的颜色

  2. 诗人对长安的感受是: A. 愉快的
    B. 孤独的
    C. 无所谓的

  3. “归雁曾无记远书”意指: A. 大雁带来了消息
    B. 大雁没有带来故乡的消息
    C. 大雁飞过了故乡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京邸忆家》都有着对远方的向往与思念,但《登鹳雀楼》更多地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而《京邸忆家》则深刻地抒发了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紫芝曲 宫词(十二首) 介山操 闻定相死寇 雉城曲 唐姬饮酒歌 海峰亭诗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 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 系马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济世安民 榆次之辱 双人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恶意中伤 锁鱼 秩礼 讵料 智尽能索 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削开头的成语 风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筮筭 迫结尾的成语 灸法 斤字旁的字 渺无人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