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中秋》

时间: 2025-04-28 17:27:54

诗句

虚空流玉洗,世界纳冰壶。

明月几时有,清光何处无。

人心但秋物,天下近庭梧。

好在黄华寺,山空夜鹤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27:54

原文展示:

中秋 王庭筠 〔金朝〕 虚空流玉洗,世界纳冰壶。 明月几时有,清光何处无。 人心但秋物,天下近庭梧。 好在黄华寺,山空夜鹤孤。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天空如同流动的玉洗,世界仿佛被装进了冰壶。明月何时出现,清光无处不在。人们心中只有秋天的景物,天下似乎都靠近了庭院中的梧桐。好在黄华寺,山中空旷,夜晚只有孤独的鹤。

注释: 字词注释:

  • 虚空:指天空。
  • 流玉洗:形容天空清澈如洗。
  • 世界:指人间。
  • 纳冰壶:比喻世界清冷如冰。
  • 明月:指中秋的月亮。
  • 清光:指月光的清辉。
  • 人心:指人们的情感。
  • 秋物:指秋天的景物。
  • 庭梧:庭院中的梧桐树。
  • 黄华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山空:山中空旷。
  • 夜鹤孤:夜晚孤独的鹤。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中秋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庭筠,金朝诗人,生平不详,其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时节,通过描绘中秋的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中秋的宁静与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为背景,通过描绘天空、明月、秋物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中秋夜晚的独特感受。诗中“虚空流玉洗,世界纳冰壶”描绘了中秋夜空的清澈与世界的宁静,而“明月几时有,清光何处无”则强调了月光的普遍与恒久。后两句“人心但秋物,天下近庭梧”和“好在黄华寺,山空夜鹤孤”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偏爱和对孤独的接受,展现了中秋夜晚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虚空流玉洗,世界纳冰壶”:通过比喻,描绘了中秋夜空的清澈与世界的宁静。
  • “明月几时有,清光何处无”:强调了月光的普遍与恒久,表达了中秋的普遍意义。
  • “人心但秋物,天下近庭梧”: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偏爱,以及对庭院梧桐的亲近感。
  • “好在黄华寺,山空夜鹤孤”: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接受,以及对黄华寺山中空旷的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虚空流玉洗”和“世界纳冰壶”。
  • 对仗:如“明月几时有,清光何处无”。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中秋的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中秋的宁静与孤独,以及诗人对秋天的偏爱和对孤独的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空:天空的清澈。
  • 世界:人间的宁静。
  • 明月:中秋的象征。
  • 清光:月光的清辉。
  • 秋物:秋天的景物。
  • 庭梧:庭院中的梧桐。
  • 黄华寺:山中的宁静。
  • 夜鹤孤:孤独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虚空流玉洗”形容的是什么? A. 天空 B. 世界 C. 明月 D. 清光
  2. “明月几时有,清光何处无”表达了什么? A. 月光的普遍与恒久 B. 中秋的孤独 C. 秋天的景物 D. 山中的宁静
  3. “人心但秋物,天下近庭梧”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偏爱? A. 秋天 B. 明月 C. 清光 D. 黄华寺
  4. “好在黄华寺,山空夜鹤孤”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接受? A. 孤独 B. 秋天 C. 明月 D. 清光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中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庭筠的《中秋》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以中秋为背景,但王庭筠的诗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孤独的接受,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月亮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金诗》:收录了王庭筠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收录了多首中秋题材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天宫寺 涵碧亭 癸丑腊大暖志之 画工弃市 香携南国卷送李绳甫太学还粤 送太学生钱素光繇浙还粤 同寅范伴闇报迁计部招集南署水亭 失题 怀友人读书诃林寺 赠刘钟台邑侯擢仪曹兼呈何相阁亲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吕端大事不糊涂 文修武偃 里挑外撅 鳥字旁的字 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批风抹月 包含儒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妇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片的成语 化开头的成语 义方之训 穴宝盖的字 乚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衒玉贾石 重善 霜台 秦墓竹简 厚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